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白云 實習生 潘妍 通訊員 鄭成波 詹綰 黃若靈 王輝)“我的錢包被偷了,小偷轉眼就跑沒影了!”7月13日,市民王女士在江夏區紙坊街某菜場買菜付款時遭遇扒竊。接報后,武漢市公安局江夏區分局紙坊派出所民警迅速出擊,僅用一小時便成功規勸嫌疑人黃某投案自首。
王女士的經歷是武漢公安高效打擊民生案件的一個縮影。記者7月28日從武漢市公安局獲悉,今年上半年,該局聚焦盜竊、搶劫、詐騙等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民生案件,健全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全力提升打防效能。截至目前,全市盜竊刑事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55.2%。
戰區協作 現案快破
“月亮灣碼頭電動車被盜,請立即上案!”5月7日8時,李先生報警稱其價值3900元的灰色電動車被盜。警情通過一體化指揮平臺秒級響應,同步直達武昌區分局偵查中心“徐東戰區”和“民生小案專班”。
“徐東戰區”分片負責的楊園、余家頭、徐家棚3個派出所的刑偵民警聞令而動,協同作戰。民警王李明陪同李先生現場勘查的同時,民警秦一釗已同步接收實時現勘圖,立即倒查監控,僅用10分鐘便鎖定3名嫌疑人基本特征。“民生小案專班”隨即提供精準技術支撐,鎖定嫌疑人藏匿地點。

“徐東站區”民警在研判警情。通訊員供圖
2小時后,戰區民警直撲6公里外的某KTV,將正在慶祝的江某等3人當場抓獲。
民警黃仁飛在樓下查獲被盜電動車,并高效完成現場扣押、物價鑒定等法定程序。當日下午,李先生便驚喜領回愛車。依托戰區協作機制,三所民警無縫銜接,實現“發案、破案、挽損”全流程極速閉環。
此前,民生小案因嫌疑人流動性強、偵查資源分散等問題,面臨偵破難、追贓難、返還慢的困境。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基層民警也因“案多力薄”倍感壓力。
針對這些痛點,去年7月,武昌區分局創新推出“戰區”模式,將全區21個派出所的辦案隊組建成“五個戰區”,并整合相關警種組建“民生小案專班”,構建集信息研判、現場勘查、視頻追蹤、調查鑒定于一體的閉環機制,為高效破案提供強力支撐。
據了解,為確保每起案件都能“快偵快破”,五大戰區配套“248”分級響應機制:2小時未鎖定對象,探長上案,整合力量,突破視頻盲區,精準追蹤;4小時未突破,隊長提級指揮,統分局資源,織密“視頻+技術+抓捕”立體合圍網;8小時未告破,班組攻堅,梳線索、串類案,推動由“個案突破”轉向“類案深挖”。
此舉有力保障了案件偵破資源精準快速投入,確保民生案件發案“即盯、即研、即破”。今年以來,武昌區傳統盜搶騙現案破案率高達82.1%,依托戰區協作機制,大批民生小案得以快速偵破,有效推動了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雙提升。
智能勘查 效率倍增
“店門被砸,數千元的香煙被盜!”5月13日清晨,江岸區某煙酒店報案。現場一片狼藉,但江岸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技術民警唐駿細致勘查后,在墻角成功提取到關鍵微量物證。
唐駿迅速掏出警務通,指尖輕點打開“鑫警務”APP,“咔嚓”一聲將物證信息拍照上傳。“嫌疑人尹某,51歲,有前科,逃至轄區某菜市場!”不到10分鐘,區分局偵查中心的精準信息反饋回來。快反隊員閃電出擊,一舉抓獲嫌疑人,并成功串破另一起積案。

民警抓獲盜竊嫌疑人。通訊員供圖
“過去,我們現場提取物證信息后,需返回錄入系統、人工標注特征再發起比對,耗時長達2至3天。如今,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及大數據技術的‘鑫警務’智能勘查系統,可在現場完成信息采集,24小時在線智能匹配,最快3分鐘反饋結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唐駿感慨道。
作為科技賦能基層的關鍵支撐,“鑫警務”APP憑借“即時采集、即時比對、即時反饋”的高效運轉機制,已成為民警現場物證勘查的辦案“加速器”,并在市、區兩級偵查中心全面推廣。
據悉,該系統將信息流轉關鍵環節耗時大大壓縮,今年以來已支撐多起扒竊、入室盜竊等民生案件實現快偵快破、即發即破。
主動預警 精準防范
“該流竄團伙在漢正街有作案嫌疑。”6月3日,科技信息化支隊提取異常數據,搭建智能預警分析模型,通過對全量數據的深度分析,在浩如煙海的數據庫中發現端倪,成功鎖定并預警了外地來漢人員吉某等人的犯罪風險。
預警線索第一時間流轉至硚口區公安分局。民警經多方走訪調查,確認該團伙已在轄區多家商戶進行踩點預謀。
6月6日,當嫌疑人進入作案現場準備實施盜竊時,科技信息化支隊將實時動態推送分局。分局迅速調度快反力量,聯合刑偵大隊、新安派出所果斷出擊,一舉將吉某等嫌疑人當場抓獲,查獲疑似贓物及作案工具,并同步開展案件串并工作。
記者在科技信息化支隊三大隊走訪時看到,針對盜竊案件的特點,智能預警分析模型系統就像一位24小時在崗的“電子警察”,時刻分析數據、更新線索。
同時,民警也沒閑著,“哪些小偷常用的招數,系統還沒注意到?哪些零碎線索拼在一起,能更快揪出嫌疑人?”大家圍坐研討運算結果的合理性,琢磨著怎么讓這個“電子警察”變得更聰明、更靠譜。
“我們用警察抓賊的經驗來‘訓練’電腦,讓那些原本藏得很深的可疑痕跡無處遁形。”三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優化后的系統能更加智能,閃電般分析信息、生成報告,然后像發手機短信一樣,“叮咚”一聲就直達所屬派出所社區民警的手機上。
民警一收到預警短信,馬上出動核實。目標就一個:搶在嫌疑人動手之前,甚至在他們還在踩點預謀階段,就提前盯住、及時制止,把犯罪苗頭直接掐滅。
據悉,今年以來,科技信息化支隊緊盯盜竊公共設施、涉車侵財和入室盜竊等民生案件,成立類案攻堅專班,創新探索了“研判預警、動態追蹤、同步偵破”的打防機制,強化以打促防、以打促安,累計有效預警217次,全市盜竊刑事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55.2%。

民警聯合武警在街面開展聯防聯控。通訊員供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