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
近日,關于“陜西歷史博物館計劃4300萬元更換新空調”的帖子在網絡引起熱議,多位跟帖網友表示贊成,也有網友表示換空調的價格或許有些偏高。

公告截圖
4300萬預算的空調換新
7月28日,極目新聞記者登錄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查詢,看到該網站早在7月9日就發布《陜西歷史博物館場館設備更新--空調系統設備采購項目招標公告》,該項目預算金額43028000元。
公告寫道:該項目分為兩個標段,第一標段空調系統設備(預算30378000元);第二標段溫濕度獨立控制(雙冷源)空調機組(預算12650000元),兩標段質保期不少于2年,投標文件截止時間為7月30日09時30分。
此外,該公告還規定了項目完工期,第一標段:1.接招標人通知后10日歷天內進場,75日歷天內將多聯機組運至招標人指定位置并完成安裝,達到可運行狀態。2.自合同生效之日起,在接招標人通知后45日歷天內將風機盤管運至招標人指定位置。3.自合同生效之日起,在接招標人通知后45日歷天內將除風機盤管與多聯機組外的設備運至招標人指定位置并完成安裝,達到可運行狀態。
第二標段:自合同生效之日起,在接招標人通知后10日歷天內進場,45日歷天內將機組運至招標人指定位置并完成安裝,達到可運行狀態。
7月28日上午,記者聯系陜西歷史博物館采購處,工作人員表示,具體信息可以看發布的公告,如果有采購意向,可以登錄系統線上報名(參與競標),至于更新空調期間是否閉館無法告知。隨后,記者聯系該項目招標代理機構陜西開源招標有限公司,對方表示,此前官方已發布招標公告,后續如果中標,會在平臺發布結果公告,且只公開中標單位的,以官網公告為準。

陜西歷史博物館(圖源:博物館官網)
多位網友吐槽館內空調“不給力”
資料顯示,陜西歷史博物館始籌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距今已有3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建成的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建筑面積55600平方米,館藏170余萬件(組)藏品,是中國首批“4A”級旅游景點。
隨著近年來“考古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群慕名前來參觀。然而,絡繹不絕的人群也讓這座30多年的博物館有些“超負荷”,尤其在夏天,空調設施較為陳舊加之人員密集,讓博物館的部分區域有些炎熱。
多位最近前來博物館參觀的游客表示,博物館藏品的確非常值得一看,但人真的太多了,最近西安氣溫都是30多攝氏度,雖然空調也一直在轉,但多少有些“不給力”了。
另據封面新聞7月18日報道,多名網友在網上吐槽,稱“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場所室內溫度過高,感覺像進了蒸籠,嚴重影響體驗感。”
日前,極目新聞記者聯系陜西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坦言,現在空調已經開到最大了,并且目前博物館實行預約制,每天限額14000人,需要提前5天預約。

博物館內已加裝空調扇
新空調已多次被提上議程
記者注意到,陜西歷史博物館官網今年4月3日發布的一篇文章顯示,館方曾組織召開“空調系統及消防整改項目技術方案”專家論證會,顯示相關問題已提上議事日程。5月的另一篇文章寫道:陜西歷史博物館建館三十余年來,場館空調系統、恒溫恒濕設備性能下降,故障頻發,且能耗顯著增高,不利節能節費,不僅制約文物展示、保存及修復工作,也影響參觀與辦公環境。2024年5月,國家六部委聯合印發《推動文化和旅游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陜歷博迅速響應,同年6月獲批可行性研究報告。
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顯示,館方曾在3月、5月兩次發布《陜西歷史博物館場館設備更新及配套工程項目空調系統設備采購招標計劃》。

博物館內已加裝空調扇
提升觀眾體驗與文物保護需平衡
那么,博物館的空調更換為何如此復雜呢?隔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此有過專門解釋:“一旦開空調就必須24小時不停地不間斷地開,無論是陶制、木制還是其他材質的文物,頻繁的一冷一熱會對其產生改變,不如長久地隨自然狀況去保存。”
報道稱,多數文物需要恒溫恒濕的保存環境,而大客流帶來的溫濕度波動可能對展品造成損傷。如何在提升觀眾體驗與文物保護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成為博物館改造升級的關鍵所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