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武漢7月28日電 題:傾聽歷史的回聲——記美國飛虎隊夏令營代表團瞻仰格倫·本尼達墓
新華社記者樂文婉
7月28日,在湖北紅安一處青松環繞的墓園,80余名美國訪客在飛虎隊隊員格倫·本尼達的墓碑前排起長隊。他們手持菊花,肅穆靜立。墓碑上,格倫身著挺闊的飛行員制服,意氣風發。不一會兒,碑前便鋪滿鮮花。
當天,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杰夫·格林率飛虎隊老兵后代及多所飛虎隊友誼學校的師生瞻仰李先念故居與格倫墓。隨后,一部名為《飛虎情緣》的紀錄片,向大家娓娓道來這位美國飛行員與中國結下的生死情誼。

7月28日,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美國“飛虎隊”夏令營代表團成員在李先念故居觀看紀錄片《飛虎情緣》。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后不久,18歲的格倫加入美國空軍。經過近一年訓練后,他被派往中國戰區,成為美國陳納德將軍領導下飛虎隊的一員。在第80次任務中,格倫的戰機在對日軍漢口基地發動攻擊時遭圍攻,尾翼被擊中,墜入湖北監利市周老嘴鎮的下鳳湖。
跳傘逃生的格倫身負重傷,降落在稻田中。看到這個金發碧眼的“天外來客”,當地村民既驚訝又警惕。格倫掏出《中英文對話本》和一面美國國旗,用生硬的中文說:“美國,美國。”
村民們很快做出決定:救人。他們將格倫轉移到附近的農家,不久后附近的抗日游擊隊聞訊趕來。為防止日軍追蹤,大家把格倫墜毀的飛機掛上重石,沉入湖底。
一場營救美軍飛虎隊隊員的行動如同接力般展開,大伙輪流用擔架抬著格倫,晝伏夜行,穿過日軍控制區。
“他們對我實在是太好了。”格倫在紀錄片中說,“他們不論給我什么食物,只要我吃完了,下次他們一定會給我更多。”
歷經20多天的艱難險阻,格倫被轉送到李先念任師長的新四軍第五師師部療養。療養期間,格倫還通過打乒乓球和官兵們建立了深厚友誼。
傷愈歸國的格倫成為一名消防員。“因為他希望去救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就像他年輕時,從中國人那里得到救助一樣。”格倫的長子愛德華·本尼達說。
2005年和2010年,格倫曾兩次重返中國,受到熱烈歡迎。然而,2010年10月,當格倫從中國回到美國家中后,突發心臟病,不久便與世長辭。按照遺愿,格倫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紅安縣的李先念故居紀念園。
“我一直和中國人民有著難舍難離的感情,任何東西都無法回報他們的救命之恩。我欠中國人民的東西太多了。”格倫在紀錄片中含淚說道。
飛虎隊全稱“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由陳納德于1941年組建。他們在中國、緬甸等地英勇作戰,抗擊日本侵略者。在歷次戰斗中,200多名飛虎隊隊員被中國民眾營救,數千名中國人為此獻出了生命。

7月28日,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杰夫·格林(左二)在格倫·本尼達墓地獻花。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紀錄片放映時,不少美國學生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影片落幕,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孩子們,你們參與見證了這段歷史。你們是美國的小小民間外交家,希望你們回家后告訴你們的朋友和家人美中兩國的動人友誼。你們要告訴大家在中國的見聞,以及在中國建立起的友誼和學到的知識。你們記住了嗎?”杰夫·格林問。
“是的!我們記住了!”美國青少年們高聲喊道。

7月28日,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學生們排隊在格倫·本尼達墓地獻花。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此行,美國飛虎隊中唯一一位華裔隊員李國靜中尉的女兒安娜·李也攜女兒莉莉·李到訪中國。
“這是一趟讓我大開眼界的旅途。我拍了很多照片,我很興奮能帶著這些記錄回家向我所有的朋友和家人展示。”莉莉·李說。
“傳承兩國友誼需要每個孩子的參與。一些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40年前,而現在,這些到訪中國的孩子將回到美國,他們或許能讓更多美國人對中國的認知更加開闊、更加真實。”安娜·李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