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實習生 梁以欣 肖璇
專家名片
姓名:張維麗
職務職稱:武漢市第一醫院創面修復與周圍血管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博士,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病專委會委員,武漢市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等
擅長:周圍血管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尤其對糖尿病足、下肢靜脈曲張伴潰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下肢潰瘍、丹毒的中醫、西醫治療有較深的認識
門診時間:利濟路院區:周四全天、周六上午;盤龍城院區:周一全天、周五上午
腿腫、腿部青筋凸起不重視,當心慢性靜脈功能不全來襲。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由靜脈瓣膜功能異常或靜脈高壓導致的血液回流障礙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相對普遍。那么,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有哪些病因?在哪些人群中高發?如何治療和預防?7月29日,武漢市第一醫院創面修復與周圍血管科副主任張維麗做客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欄目,為廣大市民和網友進行了講解。
靜脈功能不全不等于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的瓣膜像‘單向閥門’,確保血液從腳底對抗重力流回心臟。當閥門關不嚴時,血液淤積在下肢,形成高壓狀態,引發腫脹、皮膚變色甚至潰瘍,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VI)就由此而來。”29日,武漢市第一醫院創面修復與周圍血管科副主任張維麗介紹。
她表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在7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達10%到35%,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有靜脈曲張、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風險高。該疾病的高發人群還包括久站族(如教師、護士、營業員)、久坐族(如司機)、肥胖人群和孕婦等。曾得過深靜脈血栓或有髂靜脈狹窄問題的人群,也容易影響血液回流,導致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出現。
靜脈功能不全和靜脈曲張有何區別?張維麗表示,靜脈曲張俗稱“蚯蚓腿”,主要是因為淺靜脈壁薄弱或瓣膜關不嚴,血液在淺靜脈里堆積,導致血管變形扭曲。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除了淺靜脈,還可能涉及“肌肉里看不見的深靜脈”。深靜脈的瓣膜壞了,血液倒流淤積在腿部深層,下午或久站后加重,容易出現腿腫,尤其是腳踝處。如果進一步發展,皮膚會變黑、變硬,甚至潰爛成“老爛腿”,嚴重時甚至引發深靜脈血栓或肺栓塞。
張維麗表示,前不久自己在門診中,就接診了一名女教師,因為之前腿部青筋凸起沒及時治療,誰知越拖越厲害,腳踝皮膚變黑潰爛才就醫,被確診為下肢靜脈曲張伴潰瘍(C6期)。
久站久坐人群要及早預防
張維麗提醒,市民要提高對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疾病的認識,在出現下肢水腫、皮膚變色等癥狀時,及時到醫院就診。
對于輕度的患者,可通過長期穿高壓力彈力襪(20–30毫米汞柱),遵醫囑配合藥物治療來改善靜脈功能。
對于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較重的患者,首先要明確病因,如果是靜脈曲張引起的,需要積極處理靜脈曲張;如果是髂靜脈的問題,首先要進一步評估處理髂靜脈狹窄的問題,比如通過支架撐開血管;如果是深靜脈血栓引起的,建議在深靜脈血栓患病的急性期就積極治療,以減輕血栓的負荷,避免后期瓣膜功能不全導致的并發癥。
如果是下肢靜脈曲張伴有潰瘍的患者,醫生在處理下肢靜脈曲張的同時,會通過壓力治療、清創植皮、負壓引流等手段來促進創面愈合,一站式地解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伴潰瘍的問題。
如何預防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張維麗提醒市民,記住“動、壓、抬、輕、冷”五字訣。動,指的是久坐族每小時起身活動,推薦快走、游泳,增強小腿“第二心臟”肌肉泵;壓,指的是高風險人群,如教師、護士等久站人群以及孕婦等,日常穿戴醫用彈力襪;抬,指的是睡覺時腳下墊枕頭,抬高10到15厘米;輕,指的是控制體重,減輕靜脈負擔;冷,指的是避免泡澡、桑拿,以免高溫擴張靜脈,加重回流障礙。
她強調,久站久坐的高風險人群,需及早預防靜脈曲張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遵醫囑穿彈力襪、每天抬腿15分鐘等。如果市民出現下肢水腫、小腿有青筋凸起甚至皮膚變色等情況,務必要及時就診,超聲檢查即可篩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