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 康鵬)當前,汽車智能化對車載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光進銅退”“光纖上車”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7月29日,“光纖上車進展及產業化發展路徑交流會”在光谷舉行。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沈悅出席,并與張永偉、師建華、王文偉、陳浩森等專家、企業家交流。

交流會現場。通訊員供圖
此次交流會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聚合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等機構主辦,吸引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聯通、烽火通信、長飛光纖、華工科技、吉利、上汽、東風、小鵬、賽力斯等全國科研機構、整車企業、通信方案商、核心器件供應商、投資機構代表近百人參會。現場,大家圍繞“光纖上車”的產業化路徑、生態構建等議題開展研討分享。
與會嘉賓認為,車載光通信可支撐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與多模網聯技術發展,應用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面臨標準不統一、車規級測試驗證不足、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不充分等挑戰,需要業界更多通力合作。光谷是全球光產業集聚高地,匯聚完整的光電子產業鏈,與智能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將有助于產業轉型升級。
光谷是我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的誕生地,在光通信、激光、集成電路等領域積淀了較好的技術底蘊和產業基礎,培育了長飛光纖、華工科技、烽火通信等領軍企業,光通信產業規模達1100億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制造基地、光模塊研發生產基地。
沈悅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光谷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光纖上車”是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變革重要趨勢,光谷作為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把“光纖上車”作為光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一批領軍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期待與各界攜手努力,共同推動“光纖上車”從技術突破邁向大規模產業化,搶占未來汽車智能化發展制高點,打造全球車載光電子產業高地。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世庭,有關園區、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
會上嘉賓發表觀點。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現代智能座艙更追求‘好玩’‘好用’,新技術上車需要與車企做好協同。”

張永偉發言。通訊員供圖
汽車智能化、AI化加速發展,高清傳感器、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以及更多“好玩”“好用”的功能上車應用,對車載通信的需求持續不斷提升。新技術要上車,一定要前期做好與車企的協同、測試,充分了解車企需求,尤其是現在座艙里面高清屏幕、大模型交互等新應用,這些新產品、AI技術才是驅動光纖上車的驅動力,所以要和車企對接好新技術之間的協同,不能閉門造車。要重視光纖照明、光纖傳感的研發應用,光纖照明作為氛圍燈、星空頂等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光纖傳感對電池溫度的監測和對安全的追求,在未來一定會是硬性需求。
北京理工大學深圳汽車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偉強調:“光纖是汽車智能化的‘高速公路’,車載光通信能讓汽車更‘聰明’。”

王文偉發言。通訊員供圖
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產生了海量數據,一輛車就如同一座移動數據中心,傳感器、屏幕、車內外交互都需要超高速傳輸。光纖上車就像在智能汽車內部修建一條信息高速公路,讓車內數據高效流通。用輕如發絲的光纖替代銅線,可以把車內總帶寬從“單車道”瞬間升級為“十車道”,既解決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帶來的數據洪峰,又能夠減輕線纜重量,讓電動車跑得更遠。
目前,北理工深圳汽車研究院正在重點研發可在極端溫度、劇烈振動等嚴苛行駛環境下長期穩定工作的關鍵部件,同時推動相關行業標準體系制定,加速車載光通信從研究走向產業落地。
中國聯通研究院基礎網絡技術研究部光傳輸首席研究員沈世奎提出:“智能網聯汽車駛入‘光聯’新時代,車載光纖通信成關鍵賽道。”

沈世奎發言。通訊員供圖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正從“單車智能”向“群智協同”跨越,而車載光纖通信將成為這場變革的“高速公路”。車載光纖通信具有抗干擾能力強、降低能耗、更高帶寬、更大容量等優勢,能讓汽車在復雜電磁環境中“穩如泰山”,能為整車“減負省油”,還能讓智能駕駛和智慧座艙產生的海量數據“飛奔”無憂,“光進銅退”將成汽車行業新趨勢。
面對車規級光模塊的嚴苛要求,國內產業鏈已做好準備,未來需要通信行業與汽車行業緊密配合,持續推進車載光通信滿足車規級要求,加強相關標準制定,助力汽車駛入“光聯”新時代。
烽火通信副總裁熊偉成認為:“車載領域即將上演‘光進銅退’,愿與汽車行業雙向奔赴。”

熊偉成發言。通訊員供圖
當前,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對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算力、軟件和數據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化”下半場將驅動汽車電子電器架構演進。其中,“光通信”有望復刻通信領域的成功經驗,成為車載領域的“光進銅退”,也就是車載光通信的介質將從銅線電纜轉變為光纖電纜。
中國信科在光通信領域深耕多年,具備光纖、連接器、芯片、光模塊、光系統和光通信場景方案設計等全產品鏈拉通能力,未來將和汽車行業雙向奔赴,共同推進方案成熟、開創新賽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