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紅星 袁瑞婷)今年以來,荊門市東寶區大力實施消費提振攻堅行動,積極培植文旅消費新場景,八角趕大集、花物場童趣時光、圣境山龍脖亞夜市、蘇畈橋廣場納涼、民主街文化街區等新場景接連涌現,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全區五級人大代表以聯絡站為單位,深入各新場景開展代表行動,廣泛收集民意、積極為民代言,踴躍為發展獻計獻策,讓“金點子”變“金鑰匙”,助力消費提振。

東寶區子陵鋪鎮八角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們視察“八角趕大集”。通訊員 供圖
八角趕大集:常趕常熱的 “民生集市”
清晨的八角鄉集市,陽光正好,百余米的攤位上擺滿了新鮮蔬果、手工農具和農家糕點,趕集群眾摩肩接踵,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成熱鬧的市井交響曲。八角趕大集憑借其獨特魅力持續火爆,不僅成了當地亮眼的消費名片,更讓八角村在今年上半年實現戶均增收 2000 元以上。
市人大代表、東寶區子陵鋪鎮鎮長李騰認為,八角趕大集 “常趕常熱” 的態勢喜人,既帶動了村民增收,又活躍了周邊消費市場。他建議,要加強集市規范管理,優化攤位布局與配套設施,并借助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讓八角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區人大代表、東寶區財政局子陵鋪分局局長吳昌銀表示,八角趕大集的熱度離不開村民參與和市場需求,戶均增收 2000 元以上的成果來之不易。下一步應提升產品質量,打造特色品牌,可整合資源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從源頭把控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讓村民腰包更鼓。
“集市能‘常趕常熱’,關鍵在‘接地氣’。” 鎮人大代表、子陵鋪鎮七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陶澤武蹲在攤位前翻看青椒時說道,目前停車場、公廁等設施跟不上,建議鄉政府聯合交通、城管部門,盡快規劃臨時停車場,啟動公廁擴建,讓趕集群眾來得舒心、買得放心。

東寶區栗溪鎮姚河代表聯絡站人大代表調研視察花屋場山貨集市“花漫屋場、童趣拾光"。通訊員 供圖
花屋場童趣時光:藏著鄉愁的“親子樂園”
花屋場童趣時光憑借獨特的田園風光和豐富的親子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前來。孩子們在這里親近自然、體驗農耕樂趣,大人們則能重拾童年記憶,感受濃濃的鄉愁。
“‘花漫屋場、童趣拾光’主場地在栗曦農業公司,緊靠南鐵線主干道,車輛和人員都很多。” 區人大代表趙飛坦言,要做好交通管制和疏導,保障車輛有序停靠、人員安全穿行;同時,游客眾多,河道沿岸需安裝護欄,防范意外發生。
區人大代表周云鋒建議,豐富山貨集市,動員農戶廣泛參與,積極銷售土特產品,以帶動農民增收,促進產業發展。
“渾水摸魚、水中拔河、流水宴席等活動很受歡迎。” 鎮人大代表劉珍珍在一旁觀察后說道,建議周日增加活動頻次,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栗溪旅游資源豐富,還可延伸文旅線路,開發更多人文景點,留住更多游客。

東寶區子陵鋪鎮機關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們視察“圣境山龍脖亞夜市”。通訊員 供圖
圣境山龍脖亞夜市:星月之下的 “消費盛宴”
夜幕降臨,圣境山龍脖亞夜市亮起串串燈籠,游客坐在山腰露臺賞星月、嘗燒烤,每晚納涼消費人群近千人,這里也因此成為市民夜間休閑娛樂的首選之地。
“圣境山龍脖亞夜市的出現,為城市夜間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省人大代表謝澤滔表示,要充分利用圣境山的自然優勢,打造更多特色夜間消費場景,推動夜間經濟多元化發展,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山路陡,夜間安全得盯緊。” 區人大代表、子陵鋪鎮子陵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學斌查看周邊情況后說道,擺攤點落石嚴重,存在安全隱患,建議安裝防墜網,讓游客玩得安心;同時,安裝太陽能燈,增添夜市氛圍。
鎮人大代表、子陵鋪鎮子陵村村委會委員田國軍建議,加強夜市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優化交通組織,增加停車位,方便市民出行;鼓勵商家創新經營模式,推出特色產品和服務,提高夜市經濟效益。

東寶區泉口街道竹皮河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們視察蘇畈橋廣場納涼活動。通訊員 供圖
蘇畈橋廣場納涼:菜籃子里的 “民生溫度”
蘇畈橋廣場納涼活動將農產品銷售與市民納涼休閑相結合,在炎炎夏日為市民帶來便利。農戶們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直接帶到廣場,既滿足了市民生活需求,又增加了自身收入。
市人大代表王小林表示,要科學規劃場地,選擇交通便利之處,按類別進行功能分區,如農產品區、手工藝品區、日用品區、文化展示區(含非遺表演、傳統技藝體驗)、餐飲服務區、休息區等,避免人流交叉,預留安全通道及緊急疏散通道,確保消防車、救護車可快速通行。
“我們社區開展城鄉互動,把菜籃子送到城里家門口,吸引了很多居民青睞,推動了生鮮供應鏈優化。” 區人大代表、蘇畈橋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蘇群指著攤位介紹,同時,利用書記直播帶貨等新興方式,現場介紹農產品及其營養價值,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度和購買欲望;后期還可與城區企事業單位、學校食堂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拓展團體采購渠道,穩定銷售市場。
“要建立長效機制,不能一陣熱。” 區人大代表、竹皮河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梅望著熱鬧的廣場說道,建議招募多樣化商戶,邀請本地農戶、手工藝人、特色小吃攤主等參與,豐富商品種類,吸引更多居民前來。

東寶區泉口街道大橋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們視察民主街文化街區。通訊員 供圖
民主街文化街區:歷史與現代交融的 “文化地標”
民主街文化街區作為荊門首家歷史商業街區,于 8 月 1 日煥新啟幕。街區整合紅色文化、非遺品牌、金龍泉啤酒等本土資源,布局精釀品鑒、文藝演繹及特色餐飲新業態,打造全天候消費場景。在開街籌備過程中,人大代表們積極視察,為街區發展出謀劃策。
“民主街文化街區的開街,將成為荊門的一張新名片。” 市人大代表蘇玉梅指著街區建議,加強公共環境維護、分時段客流管控,推行商戶信用積分和組建專業化志愿隊伍,全面提升街區環境品質、管理秩序和服務體驗,打造示范性文旅街區。
區人大代表萬安一邊走一邊觀察街區,他說:“民主街作為我市重點打造的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城市記憶,也寄托著群眾期盼,需加強與中天街的聯動改造,通過優化交通動線和商業互補實現客流共享,避免‘單點發力’。”
“深入挖掘荊襄古道、民國商賈文化等歷史底蘊,將街區打造為‘立體式博物館’,結合紅色教育功能,在發展商業的同時,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 區人大代表劉家環提議。
從八角集市的煙火氣到花屋場的鄉愁味,從圣境山夜市的星月光到蘇畈橋廣場的民生暖,再到民主街街區的古今韻,東寶區五級人大代表的身影始終活躍在消費新場景中。他們用腳步丈量民生,用建議破解難題,以責任與行動力為消費升級把脈開方。
今年以來,東寶區“代表行動” 累計收集意見建議 100 余條,涵蓋設施、安全、業態等多方面。這些“金點子”經梳理交辦,已化為推動升級的“金鑰匙”—— 八角集市配套升級、圣境山夜市安全防護、蘇畈橋廣場建長效機制、民主街街區塑特色,處處可見建議落地的痕跡。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胡為義在總結“代表行動”成效時所言,代表行動以大主題引領、小切口發力,代表小組化身“小分隊”,代表爭當“一面旗”,進站入村、聯系群眾,既傳政策送溫暖,又聽民聲解煩憂,架起連心橋。
人大代表既是民意“傳聲筒”,更是發展“助推器”。當“金點子”變為 “金鑰匙”,東寶消費市場便有了持續繁榮的底氣,民生福祉也實實在在提升。未來,隨著代表行動深入,更多“金點子”將化為動能,為東寶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