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通訊員 修澤昱 馮婧
“挽起褲腿下農田,鉆進大棚探發展,圍坐夜話記民情。”今年以來,赤壁市車埠鎮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契機,創新推出“知行講堂”實踐育人模式,讓年輕干部在田間地頭、產業基地、農家院落的“實景課堂”中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走出了一條從“紙上談兵”到“實戰練兵”的成長新路徑。
理論筑基:經驗分享碰撞思想火花
“以前總覺得理論學習是‘軟任務’,直到在接訪群眾時遇到群眾問政策,才發現自己肚子里‘沒貨’。”在首期“知行講堂”上,年輕干部帥瑩結合黨政辦工作經歷分享感悟時坦言。這場以“崗位擔當”為主題的交流會上,沒有照本宣科的匯報,只有滿滿的“干貨”分享——從公文起草中“一個標點都不能錯”的較真,到突發任務時“五分鐘拿出應急方案”的果斷,年輕干部們用身邊案例詮釋著“小事見擔當”的深刻內涵。
鎮黨委班子化身“成長導師”,既點出“分享要多擺案例數據”的不足,更支招“把群眾反饋當鏡子”的方法。如今,“自我反思+每月研討”已成為常態,年輕干部帶著“學用落差清單”下基層,在政策宣講、矛盾調解中把“書面語”變成“家常話”。
實踐礪能:實景課堂錘煉硬核本領
“堤壩巡查要看、聽、摸、聞,發現裂縫用‘竹竿探、手鏟挖’,滲漏點要標記……”在車埠鎮水庫岸邊,有著20年防汛經驗的鎮人大主席何均林正手把手教年輕干部“識險招”。第二期“知行講堂”把課堂搬到防汛一線,干部們來到水庫堤壩、泵站等關鍵點位,從水庫管理到堤壩巡查,再到泵站操作,干部們邊聽邊記、主動提問,在“零距離”接觸防汛設施、“面對面”學習實戰技能中,補上了基層防汛的“實踐課”。
產業基地里同樣熱火朝天。在斗門村瑞涵合作社的菌菇大棚,種植戶曾海清帶領干部們深入菌類種植基地,詳細講解黑皮雞樅等菌類的種植技巧。年輕干部們一邊記錄“種植秘籍”,一邊用手機拍下智能化烘干設備,當場提出“電商直播帶貨”“稻菌輪作增效”等建議。
田間淬煉:躬耕沃野厚植為民情懷
“插秧要‘淺插穩立、間勻苗足’,你們看,這樣插下去根才能扎得牢……”在官田村的稻田里,農技專家現場示范,年輕干部們卷起褲腿下田,深一腳淺一腳地跟著學。有人插歪了秧苗,引來村民善意的笑聲;有人手上磨出了水泡,卻堅持干完半分田。“以前在報表上看糧食產量,現在才懂‘粒粒皆辛苦’的分量。”年輕干部小葉擦著額頭的汗說。
這樣的“泥土課堂”如今遍布全鎮。鎮里創新“屋場夜話”“田間板凳會”等載體,年輕干部帶著“民情臺賬”走遍22個村,把“群眾要什么”和“我們干什么”精準對接。針對收集到的“養老認證難”“農產品銷路窄”等26條訴求,鎮里組建“青年服務隊”,聯合民政、電商等部門現場辦公,讓“急難愁盼”在一線得到化解。“干部腳上有泥,群眾心中才有底。”這是村民對年輕干部們最樸實的評價。
從“會議室”到“一線場”,變的是學習場景,不變的是初心使命。如今的車埠鎮,年輕干部們在田間地頭強本領、在為民服務中長才干,正以“青春之力”書寫著基層治理的“成長答卷”,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