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梁凱銘 王浩南)清晨五點,在東寶區仙居鄉發旺村,薄霧中的玉米地里已人影攢動。十余名志愿者彎腰揮汗,三輪車在田埂上往返穿梭。短短四小時,1800斤金燦燦的玉米鋪滿了村委會廣場——這片一度因主人傷病瀕臨荒廢的田地,在干群攜手下重獲豐收。

志愿者搶收玉米。通訊員供圖
這場搶收行動始于一次日常巡查。7月27日,村干部在防溺水巡查時發現,73歲的劉大榮眉頭深鎖。這位1973年入黨的老黨員,子女常年在外,是典型的留守家庭。更令人憂心的是,他因頸部骨折、腿部撞傷導致行動不便,成熟玉米眼看就要爛在地里。村“兩委”當即行動,當天便組建了一支10人志愿隊:五名快手掰玉米、三名壯勞力裝車、兩名老把式轉運,分工精準如行軍布陣。
鄰里守望的暖流在晨曦中涌動。次日田頭,隊伍竟超出原定人數——幾位村民聞訊自發加入。“老劉往年幫過大伙農忙,咱不能袖手旁觀!”掰、裝、運的節奏里,兩輛三輪車滿載玉米駛向脫粒加工廠。脫粒后的金黃玉米如小山般堆在廣場時,村干部已接力鋪開晾曬,目光時時巡脧天際,守護著這份凝結鄉情的心血。
“人傷了,心沒涼!村里和鄉親們,就是我的及時雨啊!”撫摸著飽滿的玉米粒,劉大榮哽咽道。這聲感慨,恰是“干群交融,鄰里互助”的生動注腳——從日常巡查中發現困難,到組織志愿力量精準施援,再到鄰里自發添柴加薪,勾勒出基層黨組織“最后一公里”服務的溫度。
當三輪車駛過田埂的轍痕匯入晾曬場的金色光芒,發旺村的這場搶收已超越一戶之急。它如一面明鏡,映照著“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更彰顯干群魚水情如何在鄉村振興的土壤中扎下深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