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發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六大原則、十三項具體行動,凝聚了國際廣泛共識,將為人工智能全球發展與治理增添新的強勁動力。
正當其時:從共識到行動
當前,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處于關鍵階段。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演進,正在迎來“奇點”時刻,迫切要求各國攜手合作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人工智能治理已形成共識但維持在“最低共同標準”狀態,具有脆弱性、弱約束性和實施差異性。中國在此時會同有關各方發出《行動計劃》,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從理念共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注入了正能量。2023年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宣布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從發展、安全和治理三大維度發出十一項倡議。前后兩個文件,從“倡議”走向“行動”,彰顯了中國對推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作出的重要貢獻。
同球共濟:提供國際公共產品
2025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人工智能發展和監管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這不是一句空話。《行動計劃》提到“全球(20次)、國際(16次)、各國(7次)、跨國(2次)”45次,提到“合作(16次)、交流(5次)”21次,提到“共享、共建、共同”等29次“共”字;這十三項具體行動中,每一項行動都是全球性的共同行動,充分貫徹了“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理念。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就在《行動計劃》發布前三天,美國白宮發布《贏得競賽:美國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提出“防止對手坐享其成利用創新和投資成果”,“在國際治理機構中對抗特定國家的影響力”,“加強人工智能計算出口管制執法”,“對敏感技術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鼓勵合作伙伴和盟友遵循美國的管制措施”,顯示出強烈的地緣政治色彩。
發展為要:以“善治”促“善智”
人工智能治理以發展為目標,它不應成為技術競爭或地緣博弈的手段或工具,而應在尊重各國發展需求、階段差異的前提下,以治理促發展,真正使技術進步服務于消除貧困、改善健康等人類福祉。《行動計劃》以“向善為民”為首要原則,提出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農業、減貧”等領域,探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人工智能發展模式,營造多元開放創新生態,把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置于突出位置。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以治理促發展”的邏輯,昭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務實創新:彰顯大國智慧與擔當
一方面,《行動計劃》出現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提法。譬如,文件創造性地提出了“可持續人工智能”理念,呼吁聯合制定“能效水效標準”,推廣“低功耗芯片、高效算法等綠色計算技術”;在開源創新方面,“推動開源合規體系建設”,“促進技術文檔、接口文檔等開發資源開放共享”等這些做法具有新穎性。另一方面,《行動計劃》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舉措,比如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工業制造、消費、商貿流通、醫療、教育、農業、減貧等領域,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等。這些富有創新性和務實性的做法,充分彰顯了中國智慧與大國擔當。
(作者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