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記囑托,建成支點,特別報道《看支點》聚焦支點建設七大戰略,探訪經濟一線生動實踐,今天播出第五集,把時間交給博為。
好的,今天的《看支點》,我們來說說生態承載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湖北以整體提升支點的生態承載力為目標,實施“美麗湖北”戰略。成果如何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25年1-6月,湖北長江、漢江干流總體水質為優,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Ⅱ類,庫區總磷濃度同比下降29.4%。全省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2.0%,同比持平,無劣Ⅴ類斷面。洪湖水質保持Ⅳ類,總磷濃度同比下降34.1%,梁子湖、斧頭湖水質保持優良。作為“千湖之省”,水環境是“美麗湖北”最靚的一張名片。今天的故事,我們就從保護一滴水說起。
記者 胡禹:到了夏天,長江的“顏值天花板”在哪兒?如果你見過這樣的風景,一定會給“巴東巫峽”投一票!
“頂流顏值”,干凈是前提。眼前這艘客船剛剛停泊,船上的污水就被抽入排污船,再由排污船轉運到污水處理廠。游客們下船“溜達”一圈的功夫,游船完成了“減負”,清清爽爽駛向下一個景點。
恩施州巴東縣移民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 向仕壽:這里面裝的就是生活污水。“船E行”推出來后,它(船舶)能準確地填報到港時間、地點和數量,每艘船大概節約了半個小時左右。
每年,超過60萬人次乘船經過恩施巴東,110萬噸貨物途經這里,向仕壽和同事們負責這些船舶的污染物收儲。如今,有了電子化管理和監督,向仕壽感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更讓他高興的是江水的變化。
恩施州巴東縣移民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 向仕壽:原先沒有推行污染物免費接收的時候,一條船停靠在這里,它周邊都是渾濁的。但是現在推行了全免費全接收,水是清的。
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巴東縣分局局長 張宏:2025年以來共收船舶生活垃圾136噸,船舶生活污水6956立方米,長江清江出境斷面水質連續三年穩定在Ⅱ類及以上。
目前,長江湖北段已有43個船舶污染物接收碼頭,今年上半年接收污水超12萬噸,這個數字比三年前增長了3倍。
一滴水的承諾,是底線,而非終點。今年年初,湖北提出要大力實施美麗湖北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生態承載力,力求趟出一條“兩山”轉化的新路。還是在巴東,去年底,綠蔥坡鎮以本地林場20年1000畝“林下種植經營權”作價,與時珍堂巴東藥業有限公司交易,開發中藥產業,這是全省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首單交易。
恩施州巴東縣綠蔥坡鎮三尖觀林場場長 李能陽:當時我們的林權交易價格是184萬元,這筆錢我們可以用在水土保持和林場管護上面。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湖北率先探索,將生態責任與經營權深度捆綁——通過科學評估,讓環境有價;再明確權責,讓開發者同時也是保護者。今年以來,這樣的探索,已經在很多地方展開:宜昌五峰,月山村片區將本地的水生態核算估價,交易給旅游開發公司;鄂州石橋水庫水利風景區,森林、大壩、小島“打包”作價,交易給企業建設低碳民宿。
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 王利民:自然資本就是我們生態產品溢價的本底,以更高的品牌賦能,賣出更好的價錢,老百姓有更大的熱情和興趣,支持我們綠水青山的建設,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記者 胡禹:用制度“支點”和權益“杠桿”,湖北給生態價值“度量難、交易難、變現難”的問題,提供了自己的答案。也許您會覺得這些生態權益的轉化太抽象,離自己很遙遠,但其實并非如此。您的一次出行選擇,就能參與到這場“讓生態變現”的美麗行動中。在武漢,每天有超百萬人選擇綠色出行。
馬激光,武漢雙碳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相比這個職務,他更得意的名號是武漢市碳普惠平臺“武碳江湖”的年度低碳冠軍。
武漢低碳達人 馬激光:比方說乘坐地鐵、公交、騎共享單車,還有搭順風車,新能源充電這些行為都可以獲得碳減排量。
當“低碳達人”馬激光走進中碳登大廈,他立即轉變為另一個身份——設計低碳發展方案的“碳交易”專家。
武漢雙碳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馬激光:我們把路燈進行了改造,換成光伏路燈,全部用綠電就能夠滿足照明的使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就明顯感覺在綠色低碳方面的業務越來越多,我感覺這完全是一個新藍海。
截至2025年6月,湖北碳市場累計成交量4.18億噸、成交額103.28億元,分別占試點省份總額的42.9%和41.4%。而隨著全國碳市場的擴容,2024至2025年度,湖北將新增47家企業進入。荊楚大地的“低碳”之心正怦怦跳動,動能澎湃!
恩施州巴東縣移民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 向仕壽:我是一個三峽移民,所以我對長江有蠻多感情。大家環保意識上來后,保護更自覺了,設備也更先進了,希望我們的長江水更清更亮,更多船用上清潔能源。
武漢雙碳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馬激光:我們目前在服務的很多地市州,最迫切的是需要我們給他提供“一攬子”的碳中和解決方案,也給我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戰,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
(長江云新聞記者 胡禹 張龍 巴東臺 焦國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