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葛店經開區一隅
一幢三層小樓靜靜佇立
窗欞間總飄著年輕的笑語
漫溢的天光透過窗
將陽光釀成金酒
溫柔地潑灑在淺木色辦公桌上
映得桌面綠植的葉片透亮如翡翠
空氣中沒有傳統機械車間的油污味
反倒混著咖啡的醇香
與打印機吞吐紙張的輕響
干凈得像被晨露洗過

若不是實驗室里偶爾傳來的電機嗡鳴,任誰都以為闖進了一家互聯網工作室—— 誰能想到,這片明亮鮮活的空間里,正孕育著能改寫行業格局的機械工程技術?而這一切,都始于特阿塔(武漢)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90后掌舵人王亞騰的一個念頭:讓精密的齒輪,也能在陽光下輕快轉動。


王亞騰的職業生涯充滿了看似矛盾的選擇。他本科就讀于重慶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英國留學歸來后進入央企手握“鐵飯碗”,卻在事業上升期選擇成為一名高校教師,最終走上了創業之路。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特質,他自稱為“bǎn”(意為不安分)。
在東風研究院工作期間,他不僅鉆研機器人控制技術,更有意識地學習大企業的管理體系;在法利萊公司擔任硬件工程師時,他特別注重積累項目管理經驗。這種超越本職工作的學習態度,為他日后的創業埋下了伏筆。
2017年成為文華學院教師后,王亞騰在學院創新創業基地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嘗試——3D打印服務。這段經歷讓他完成了從工程師到團隊領導者的轉變。
“我們當時有十來人的學生團隊,主要為校內外科技公司提供服務。”王亞騰回憶道。雖然3D打印項目最終沒有持續,但這段經歷讓他積累了寶貴的團隊管理和市場運營經驗。
命運的轉折出現在2021年,王亞騰與華科碩士劉銳、市場營銷“老炮”張路相遇。三個很“bǎn”的年輕人決定共同解決一個傳統行業的老大難問題——禽蛋裂紋檢測。


中國傳統蛋品加工業長期面臨著一個看似簡單卻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題:如何高效準確地檢測蛋殼裂紋。
在作坊式生產中,工人需要手持用蛋敲聽取聲音,日敲萬枚也是常有的事兒,不僅產能低,勞動密集,誤判率還高達15%-20%。進口設備雖能解決問題,但價格昂貴且維修成本高,讓中小型企業望而卻步。
劉銳因其父輩從事蛋品加工生意近30年,對這一痛點有著深刻理解,卻始終缺少電控方面的技術。“于是我來了。”王亞騰笑著說。

研發蛋品裂紋檢測設備的頭一年,王亞騰的研發室總通宵亮著燈。桌上堆著成箱的鴨蛋、皮蛋,有的被敲出細如發絲的裂紋,有的則完好無損—— 這些都是團隊的 “教具”。
王亞騰特別記得那個與316不銹鋼較勁的夜晚:“我們購買了一批316不銹鋼零件,時間緊任務重,資金又有限,只能自己動手用絲錐鉆螺紋孔。從晚上八點開始,我們輪流作業,一人干到凌晨三點,另一人接班到早上八點。”這種拼勁,是工匠精神在年輕一代身上的新詮釋。他們或許沒有老一輩那種沉重的工作印記,但延續著對技術的執著與專注。

經過無數次失敗和調試,2023年,團隊終于研發出首臺國產蛋品裂紋檢測及分級設備。該設備不僅準確率高達98%,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價格僅為進口設備的60%,且維護成本大幅降低。
打破國外壟斷的意義,遠不止于技術突破。國內蛋品行業有80%是夫妻店、小作坊,進口設備動輒上百萬,還得付高昂的維修費。王亞騰團隊推出了從小到大各種產能的設備,小作坊用之前國外設備七分之一的價格就能用上適合自己的自動化設備,一人就能完成以前三個人的工作量。

湖北漢川的蛋商李姐算過一筆賬:“以前雇兩個敲蛋工,月薪各5000,現在有了新機器,還沒誤差,一年能多賺十來萬。”這種“讓技術落地到田間地頭”的堅持,讓工匠精神有了更實在的溫度。

王亞騰團隊的特別之處不僅在于技術創新,更在于他們對機械行業文化的重新定義。走進他們的辦公室,看不到傳統機械廠的油污與雜亂,取而代之的是明亮整潔的開放空間、充滿創意的裝飾和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



在團隊管理上,王亞騰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原則:要寬敞明亮的辦公樓不要廠房、要整潔不要臟亂差、要朝氣蓬勃不要苦大仇深。這一理念更顯著體現在團隊構成上——大部分成員是剛畢業的文華學院學生,起薪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在這里工作給了我一種很不一樣的工作體驗。”自稱"焊武帝"的年輕研發工程師表示,“身邊都是年輕人,氛圍輕松了干活也有勁兒。”
劉銳辦公室門牌上寫著“搗蛋研發中心”,既是對初期研發狀態的幽默自嘲,也暗示著這個年輕團隊要以創新思維“搗毀”行業陳規。

面對傳統機械行業總給人“臟亂差”“ 老齡化”的印象,王亞騰說:“我希望能把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思維引入到了相對傳統的機械制造行業,進行有機結合。”
他認為:機器是冷的,人是熱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才能把技術焐熱。而他們的故事也同樣證明著,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不一定要發生在芯片或航空等高科技領域,蛋品檢測這樣的傳統行業同樣需要且能夠實現技術自主。
//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工程師
帶著這種“搗蛋精神”進入制造業
中國突破技術壁壘的進程必將加速
畢竟,能夠細心聆聽一枚雞蛋聲音的青年
也一定能聽準時代的脈搏
出品 |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鄂州融媒全媒體
記者 | 沈文迪
攝影 | 艾博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