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柏林8月6日電(記者褚怡)德國一個研究團隊日前發表研究說,他們通過分析恐龍牙齒化石中的氧同位素,對中生代時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有了更深入了解,有助分析長久以來地球大氣變化過程。相關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哥廷根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了這項研究。團隊對來自北美、非洲和歐洲出土的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晚期恐龍牙齒化石中的牙釉質進行了分析。牙釉質是最穩定的生物材料之一,記錄了恐龍呼吸時吸入的三種天然氧同位素。空氣中氧同位素的比例受到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和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共同影響。正因如此,研究人員可以利用這些同位素信息,推測中生代時期的氣候狀況和植被特征。
基于這一思路,研究團隊開發出以陸生脊椎動物為研究對象的氣候重建方法,這一成果被認為是古氣候學研究的一項突破。結果顯示,在約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為工業化前水平的4倍。所謂“工業化前”是指人類活動尚未向大氣中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時期。而在大約7300萬年至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這一濃度約為工業化前水平的3倍。
研究人員表示,相關成果為研究人員利用化石牙釉質研究早期地球大氣成分及植物生產力水平提供了新的可能,對理解氣候的長期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