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晚的黃梅縣格外熱鬧:大型原創黃梅戲《梅城煙雨》演出座無虛席,婉轉唱腔與陣陣掌聲交織成趣。當地堅持源頭保護與精品創作雙輪驅動,讓這門古老藝術在時代浪潮中持續煥新。
8月1日晚,英山縣文學廣場上,武漢熱干面樂隊一曲《漢派行酒令》燃動全場,為英山避暑漂流季注入滾燙熱情;而在此前,“甜歌皇后”李玲玉現身當地遇見畢昇酒吧街,為“英山好物”站臺推介。
當傳統文化走進夜市、躍上抖音、融入賽事,當古老故事以青春語態重新演繹,黃岡正以“IP活化+場景再造+流量賦能”的組合拳,讓沉睡的文化遺產變為可感知、可參與、可消費的時尚生活符號。
從文化基因的活化傳承到消費場景的跨界融合,這座城市正加速從“景點旅游”向“全域度假”轉型,讓清涼宜人的生態“涼資源”蛻變為熱氣騰騰的發展“熱經濟”。
在竹床記憶中“共鳴”——
年輕態浪潮催生避暑流量池
8月5日晚8時許,羅田縣薄刀峰度假酒店平臺的竹床上,80后游客李強跟著樂隊哼唱《童年》。這個融合懷舊與潮流的畫面,正是黃岡文旅年輕化轉型的一個場景。
“懷舊+”喚醒共鳴。薄刀峰度假酒店平臺上,竹床矩陣鋪陳山野。江西省旅游協會自駕游與房車露營分會副會長胡兵告訴記者:“這種場景很壯觀,多年難得一見。”
游客躺在竹床上,聽80、90懷舊金曲,晚風裹挾草木香,月光灑在哼唱的臉上。時光小賣部里鐵皮青蛙、果丹皮勾起童年記憶。
羅田縣打造的“樂見山野”音樂傳唱周,將竹床陣與星空音樂會結合,周末客房預訂量同比增長40%。
英山縣首屆原創歌曲大賽吸引27首作品參賽,選手胡裕涵創作的《文廟的故事》,通過抖音話題播放量突破500萬次。
這些創新背后,是黃岡對年輕消費群體的精準洞察。
黃州白潭湖畔的“潮玩白潭·樂享盛夏”活動,設置電競區、露營市集、后備箱咖啡,單日吸引客流3000余人。
麻城市在龜峰山景區推出“國潮漢服挑戰賽”,年輕人身著漢服打卡景區,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
文旅消費的年輕化不僅體現在形式創新。蘄春縣邀請抖音達人“小萬姑娘”拍攝蘄艾主題短視頻,單條播放量超200萬;英山縣與青島里院啤酒合作舉辦原創歌曲大賽,將地方文化IP與消費場景深度綁定。
這種“內容+流量+消費”的閉環,使黃岡避暑游成為“流量池”。
從藥香氤氳中“拾趣”——
康養新生態催熱傳統避暑游
“面膜里的茯苓、白術都是英山本地藥材,敷完感覺皮膚透亮了不少。”8月4日,武漢游客王女士在英山大別山主峰康養中心敷上純中藥面膜后,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的避暑項目越來越多,我們玩得也更開心了。”
王女士的新體驗,得益于黃岡文旅消費的深層變革。
文旅與醫療深度融合。英山大別山主峰康養中心創新“醫療+保健+養生”模式,游客可享受專業艾灸、理療服務;主峰景區廣場的“清涼夜市”,游客們現場體驗艾灸刮痧。湖北英山九昇文旅公司的文創展臺上,膠泥活字、五福香薰與非遺拓印技藝相映成趣。
“這不僅是夜市,更是可觸摸的文化養生課堂。”英山九昇文旅公司文創產品營銷負責人郭蒙說。
黃梅縣一河兩岸的中醫藥文化夜市,15位名老中醫在煙火氣中把脈問診,兩天吸引5000人次參與;蘄春縣李時珍紀念館推出“脆皮青年養生局”,讓年輕人在捏陶、制香中觸摸《本草綱目》的溫度。蘄春縣中醫醫院在景區設立流動診療站,將三伏貼、中藥香囊等服務嵌入旅游動線;麻城茯苓窩康養農場通過修復明清古村落,引入森林療愈、非遺體驗等業態,年接待游客3萬人次,帶動多名村民就業。
中醫藥從診療臺走向夜市攤、漂流區和文創店,成為沉浸式體驗的重要元素。這種“游中有養、養中有醫”的新業態,使黃岡避暑游從單純的降溫納涼升級為身心療愈。
在業態融合中“掘金”——
全齡段產品激活黃岡“涼資源”
“既要皓月當空,亦要繁星滿天。黃岡文旅布局全齡段產品,走活了一盤棋。”知名文旅策劃人阮燦如評價道。
黃岡以19℃的清涼氣候為基底,構建“高山避暑+親水體驗+森林康養”的立體化產品體系。
交通網絡串珠成鏈。投資建設750公里多彩旅游路,串聯羅田薄刀峰、麻城龜峰山等核心景區,配套建設旅游驛站、公交專線與智慧停車場。英山縣東西“兩河”景區通過旅游路實現1小時通達,盤活沿線民宿、非遺工坊等資源。
東坡廟會品牌破圈。以“大美黃岡,此心安處”為主IP,通過“主場+分場”模式開展全域文旅活動,讓城市形象大幅躍升。
核心景區提質增效。羅田薄刀峰、天堂寨等景區通過索道升級、智慧導覽系統建設,打造“華中涼極”品牌。2025年暑期,薄刀峰景區推出免門票避暑季活動,周末夜間主題演出與白天互動體驗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民宿入住率達90%。天堂寨山腳下不少民宿推出“6天5晚599元”的旅居套餐,包含食宿與周邊景點聯動,形成“避暑+慢生活”消費閉環。
親水項目引爆流量。紅安對天河、羅田進士河等景區通過“漂流+親子樂園”模式,周均接待量超6000人次,帶動周邊農家樂營收增長30%。2025年,英山整合畢昇大峽谷、桃花沖漂流,羅田串聯四大漂流景區,推出“景區+漂流”優惠套票。游客日間體驗速度與激情,夜晚賞景逛夜市,實現“全時體驗”。黃州白潭湖激情上演的賽艇城市沖刺賽,將水上運動推向專業競技與大眾狂歡結合的新高度。
夜間經濟創新場景。蘄春縣推出“清涼一夏”夜市,將傳統醫藥文化與現代潮玩結合,吸引游客日均超萬人,帶動周邊商鋪營收增長30%。
沉浸體驗帶火消費。在紅安縣長勝街,游客穿上紅軍軍裝參與《紅安永遠紅》沉浸式演出,攻占“城門”后與演員共跳擁軍秧歌。這種體驗式旅游,使紅安暑期旅游收入同比增長;黃梅縣東山問梅村的岳家水寨攻防戰,讓游客在實景演出中感受宋代軍事文化,夜間消費占比提升至60%。
業態的破壁重組,使黃岡的“清涼”從單一自然稟賦,升級為覆蓋“銀發康養、活力運動、親子歡樂”全齡需求的“富礦”。
黃岡避暑經濟的嬗變,也是當下文旅消費升級的縮影。當中醫藥康養成為避暑標配,當年輕態浪潮重塑消費場景,當沉浸式體驗改寫旅游邏輯,黃岡正在避暑經濟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記者手記:
用什么激活“涼資源”?
傳統認知中,“涼資源”僅是氣候優勢——高溫地區的“降溫選項”,其價值局限于“季節性納涼”。而黃岡突破了對資源的重新定義:將高山避暑19℃的清涼氣候視為基底資源,而非全部,通過疊加文化、康養、體驗等多維價值,使其從“單一清涼”升級為“復合價值體”。
黃岡將“涼資源”轉化為“熱經濟”的實踐,實際上是一場“全域文旅的系統革命”:從資源認知的升級,到消費邏輯的重構,從產業生態的融合,到文化賦能的深化,再到流量運營的進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堅守,其核心是以“人”為中心,以“生活”為場景,以“價值”為紐帶,構建“自然稟賦+文化基因+產業生態+流量運營”的四維體系。
對更多地區而言,黃岡的啟示不在于復制“竹床陣”“中醫藥夜市”等具體形式,而在于把握三個核心:其一,資源無大小,關鍵在轉化——哪怕是最普通的氣候、山水,只要找到與當代消費需求的連接點,就能釋放價值;其二,文旅無邊界,核心在融合——全域即景區,生活即旅游,打破產業、區域、群體邊界才能激活全域潛力;其三,文化無新舊,魅力在活化——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生活中,才能成為穿越時空的吸引力。
這,正是“涼資源”變“熱經濟”的密碼。
來源:黃岡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鄒德祥
編輯:汪澤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