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永勝 通訊員 席想樓 張翔
在湖北省羅田縣蒼葭沖,提起丁汗平的名字,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8月10日,極目新聞記者采訪了這位從統計局局長退休回鄉的老干部,傾聽他如何用一把掃帚、一份執著,帶領村民將昔日“臟亂差”的空心村,蝶變為“荊楚家學第一村”的暖心故事。
2008年,剛退休的丁汗平回到家鄉時,村里垃圾遍地,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不能看著家鄉就這樣沒落。”他找來6位老黨員,成立了“七人議事小組”。
改變從一把掃帚開始。丁汗平帶頭拆了自家豬圈,一個月內47處違建全部拆除。他制定了簡單的村規:每家負責門前衛生,每月評比“最清潔戶”。6年堅持下來,村里通了自來水,裝上路燈,鋪了水泥路。
蒼葭沖的名字源自《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元朝末年,丁氏先祖為避戰亂從江西遷居至此,耕讀傳家七百余年。這個小山村曾走出3位進士、2位舉人、56名秀才,新中國成立后又有200余人考上大學,被冠以“荊楚家學第一村”的美譽。
丁汗平組織修復了蒼葭書院,重啟中斷多年的“開筆禮”傳統。村民張俊瓊原本是個普通農婦,現在能背誦5500字的講解詞,成了村里最受歡迎的導游。
2016年,丁汗平發動村民成立合作社。村民可以用現金、房屋、土地或勞動力入股。如今村里有23家農家樂、10個文創工坊,去年接待游客10.7萬人次,收入310萬元。合作社把10%的利潤用于幫扶困難家庭和獎勵優秀學生。最讓丁汗平高興的是,20多個年輕人陸續返鄉創業。37歲的丁國民放棄城里生意,回來經營民宿。“看到家鄉變好了,就想回來做點事。”他說。
現在,村里成立了鄉風文明理事會、婦女議事會。曾經沉迷打牌的村民,現在忙著經營生意、學習手藝。丁汗平說:“鄉村振興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每個人都參與進來。”
如今,年過七旬的丁汗平依然堅持每天巡視村莊,望著絡繹不絕的游客,他欣慰地說:“一把掃帚,掃出了和美鄉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