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牛津 章路)犯罪團伙使用劇毒化學品,大規模捕殺國家“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野生鳥類,非法交易6000多只,案涉廣東、湖北、天津3省市。近日,由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檢察院分批提起公訴的艾某、張某等人涉野生動物案,法院先后以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罪、非法買賣危險物質罪對艾某、張某等16名被告人判處刑罰。
8月10日,承辦檢察官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了案情始末。
“有3名男子在華容區廟嶺鎮一處樹林內投放小魚餌料捕鳥。”2023年4月,華容區檢察院在偵協辦履職期間,發現公安機關警綜平臺上顯示這樣一條報案線索。經了解,公安機關趕到現場時,捕鳥者已經逃逸,現場查獲死亡的夜鷺96只、白鷺1只。該院隨即對線索立案監督。
在現場,警方取獲數枚煙頭。經對煙頭上殘留的DNA進行鑒定、比對,警方鎖定張某建等人身份及行蹤。2023年5月,在鄂州市鄂城區杜山鎮一處林地,正在投放有毒小魚餌料的艾某、張某建等4人落網。
經查,艾某、張某夫婦雇傭張某建等人,以武漢市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用浸泡過劇毒化合物的小魚作為餌料,在涉林、涉水等區域毒殺野生鳥類,再進行褪毛、加工、真空封裝銷售。在他們自制的冷庫中,警方查獲尚未銷售的夜鷺、蒼鷺等“三有”保護鳥類6389只,生物價值高達319.45萬元。
艾某被抓獲后,拒不交代非法獵捕、銷售鏈條及克百威來源等情況。為深挖犯罪行為、夯實證據基礎,華容區檢察院依法介入此案,提出引導偵查意見10余條。
“規模性毒殺野生鳥類,如果是以非法獲利為目的,極有可能已經形成成熟的捕、銷、購犯罪鏈條。”承辦檢察官饒春曉通過引導警方調取艾某車輛行車記錄,鎖定犯罪團伙的獵捕時間、地點及頻次,規范提取分析其聊天記錄、轉賬記錄、快遞信息,循線追蹤,深挖徹查,查明艾某銷售野生動物的數量、類別、價格、去向等內容,依法追訴從艾某處收購野生動物的董某、陳某等12人,并根據快遞、轉賬記錄等固定違法所得數額。
“該案中使用的劇毒化合物,不僅造成野生鳥類大規模死亡、破壞生態平衡,還會通過食物鏈導致二次中毒,嚴重威脅公眾健康與食品安全,查明其來源同樣重要。”饒春曉說。根據調取艾某的網上交易記錄、物流信息,警方查明艾某曾以6萬元從賈某處購入劇毒化合物250公斤,賈某將其冒充肥料郵寄至艾某處。
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華容區檢察院分批對艾某、張某等16人提起公訴,并根據犯罪事實、法律適用、公共利益受損情況和被告人在共同犯罪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情節,分別提出了量刑建議。同時對艾某等5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其采取替代性修復方式修復受損的野生動物資源。法院判決均支持訴請,被告人均同意修復生態環境并賠禮道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