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河南開封祥符區(qū)一男子拳打腳踢一女孩,又將女孩推上車的視頻被熱傳。事發(fā)原因及二人的關系,引發(fā)網友猜測。
8月11日,祥符區(qū)城關派出所工作人員回應,視頻中的這一幕發(fā)生在數日前。經初步了解,二人是當地居民,是父女關系。女孩處于叛逆期,當日不肯回家,才被拖拽毆打。警方已向該男子下達了家庭暴力告誡書。至于男子是否會受到處罰?該工作人員稱,目前女孩沒提什么要求,“清官難斷家務事”。
8月12日,祥符區(qū)婦聯(lián)回應稱,二人確系父女關系,未發(fā)現(xiàn)男子有長期家暴行為,會定期回訪。(據8月12日極目新聞)

網傳視頻中,男子粗暴地拖拽女孩上車,女孩反抗便遭毆打,而且是拳腳相加,連打帶踢了好幾下之后,男子才將女孩推進車里。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這女孩是不是被壞人綁架了?她還安全嗎?
然而,當警方初步證實二人是父女關系,父親是因為女孩晚上不回家才動手毆打時,部分網友態(tài)度反轉,竟覺得“叛逆期女孩確實不好管,小樹不修不直溜”“這么晚還不回家,肯定是很不聽話”“父親行為雖過激但情有可原”。這種“以愛之名”的寬容,恰恰暴露了部分公眾對家庭暴力認知的模糊。
無論孩子多么叛逆,當街拳打腳踢都絕非管教應有的模樣。管教的核心是引導,是用理性溝通幫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哪怕有懲戒也應守住底線;而家庭暴力則是借“教育”之名發(fā)泄情緒,用暴力摧毀孩子的安全感。法律早已明確,即便是父母,也無權對未成年人實施暴力,《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進法》都為孩子筑起了保護墻,這道墻不該被“為你好”的借口推倒。
更令人憂心的是,派出所工作人員在回應時那句“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句話看似是無奈的感慨,實則是對家暴的縱容。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而是違法行為。
尤其是當暴力發(fā)生時,執(zhí)法者更應明確立場:只要涉及傷害,就必須介入。基層執(zhí)法人員是反家暴的第一道防線,若連他們都抱著“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tài),法律的威懾力便會大打折扣,受害者的求助之路也會更加艱難。強化反家暴意識,是執(zhí)法者的責任,也是保護受害者的關鍵。
值得肯定的是,警方下達家暴告誡書后,婦聯(lián)已介入持續(xù)關注并定期回訪。這一舉措很有必要,因為家暴往往具有隱蔽性和反復性,一次暴力若未被及時干預,很可能從“偶爾動手”升級為“長期施暴”。相關部門的跟進和追蹤,既是對女孩的保護,也是在向家長傳遞明確信號:暴力沒有借口,法律不會缺位。
從網友態(tài)度的前后反轉不難看出,不少人依然對家暴缺乏警覺,很容易就混淆了家暴與管教的邊界。要改變這種認知,需要多方努力:法律層面,要持續(xù)普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讓公眾明白“打孩子也是違法”;社會層面,要倡導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讓父母知道暴力管教只會適得其反;個人層面,每個人都要對家暴“零容忍”,發(fā)現(xiàn)線索及時舉報,而不是以“別人的家務事”為由袖手旁觀。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他們的身體和尊嚴受法律保護。盡責管教也絕不是暴力的遮羞布,唯有法律亮劍、社會共治,才能徹底消除“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錯誤觀念,讓家庭都成為溫暖的港灣而非暴力的溫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