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025年8月13日)
一封來自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
記錄著水源區人民
守水護水節水
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的家書手稿
漢水家書·輝映萬里山河
從十堰發出!

這封厚重的家書
看完,你絕對會紅了眼眶!
一滴漢水,牽南北,潤山河。
1952年,一個偉大的構想,誕生于黃河之畔。

第一聲開山炮響,丹江口大壩正式破土動工。

△1958年,丹江口大壩破土動工
建成后的大壩巍然矗立,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蓄水工程正式啟動。

仲夏時節,水位漲至160米,承載千年記憶的均州古城永沉水底。

△1968年,承載千年記憶的均州古城永沉水底。
在改革開放浪潮中 ,“二汽”迅速崛起,十堰這座山城亦煥發出全新生機。

1980年,一期移民圓滿完成,28.7萬群眾遷居新家園,開啟生活新篇。

2002年,神舟四號發射升空的這一年,南水北調工程也舉辦了盛大的開工典禮。

2005年,當中國科考隊首登南極冰蓋之巔,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擂響戰鼓,數十萬工程建設者扎根于此,他們說:爹,娘,莫要掛懷!等咱把這硬骨頭啃下來,與您二老痛飲慶功酒!


幾年后,二期18.2萬移民完成搬遷,至此,十堰46.9萬移民搬遷全面收官。
這場舍小家為大家的偉大遷徙,必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2013年,天上傳來了“神十”天宮成功對接,“嫦娥”玉兔奔月的消息,地上也迎來了丹江口大壩加高加寬工程全線竣工的喜訊。蓄水位從157米升至170米。

漢水湯湯,清澈的丹江水注入北京團城湖,我們這群守在源頭的人,對著電視機里的畫面紅了眼眶。那一天,有人在清漂船上插了面小紅旗,他說:“水走了,咱的責任不能走。”

這些年,調水量超700億立方米,惠及調水沿線1.14億民眾,北京地下水回升、河北鹽堿地煥新;漁民轉型上岸,無人機巡庫、機器人查網,護水智慧扎根土地;“守井人” 志愿服務自微光至傾城,一庫碧水寫滿320萬人人參與的答案,星星火已成燎原之勢。

庫區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環境更美了,“我很欣慰”,總書記投來深切的目光。

向總書記報告!
丹心永向黨,鐵肩護清流!忠誠守護水源地!

潮頭回望,神州氣象日新。星軌間有探宇的身影,云端上有織網的脈絡;田壟間生長著希望,山水間流轉著清輝。城跡躍動的節奏,與九州舒展的韻律,共譜前行的序章。

千年水脈織就華夏新篇,志愿星火終成潤澤山河的磅礴力量。

請祖國放心:我們誓當忠誠“守井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守護好這一庫生命之水!

(作品主創:李龍偉、張文、徐進、呂濤、楊智、章永強、陳浩)
來源:十堰廣播電視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