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通訊員 王柳 楊灃詩
“新網網格細密顏色也鮮亮,鳥兒老遠就能瞅見繞著飛!”7月28日,潛江市檢察院就一起督促保護鳥類野生動物行政公益訴訟案開展“回頭看”時,“益心為公”志愿者說道。而兩個多月前,這片水域架設的白色尼龍網,還是遷徙鳥類的“奪命陷阱”。
8月11日,承辦檢察官介紹,今年5月,該院開展“服務支點建設 助力長江大保護”專項行動時發現:水產養殖塘的白色尼龍網上,纏繞著10余只鳥類尸體。“益心為公”志愿者介紹,“白色網線和環境混在一起,鳥兒沒法分辨,一旦撞上就可能被纏死。”
面對檢察官的詢問,養殖戶一肚子苦水,“泥鰍苗剛下塘,一群鳥天天來啄,不用網擋著,一年的辛苦全白費。”潛江作為水鳥遷徙繁殖通道,有鳥類百余種。近年來,潛江市小龍蝦、泥鰍等水產養殖面積逐步增加。養殖戶架設不合格的防鳥網線,會導致鳥類纏網受傷或者死亡。
一面是養殖戶的生計,一面是鳥類的生存,這場“人鳥沖突”該如何化解?5月20日,潛江市檢察院組織專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養殖戶代表召開論證會。“防鳥網得網格細密、顏色醒目,才能讓鳥類提前避讓。”專家提醒,本案公益損害行為是出于植保作業,但因事實上造成鳥類損害,在處置上要與非法獵捕行為區別開來。
5月25日,潛江市檢察院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書,建議其對涉案水產養殖中因防鳥網造成鳥類傷害的行為進行糾正,并加大對其他農業生產中防鳥網傷鳥行為的檢查力度,規范植保作業。收到檢察建議后,行政機關迅速開展候鳥保護專項行動,指導養殖戶更換生態防護網,拆除不合格防鳥網34處,依法打擊破壞鳥類資源違法行為。
“現在鳥兒飛過養殖塘時,都會主動繞開防護網,養殖戶的水產也能得到有效保護。”夏日傍晚的養殖塘邊,檢察官和志愿者仔細檢查了更換后的生態防護網,確認防鳥網傷鳥問題已整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