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李慶
實習生 陳雨欣 劉亮 潘禮信
“長江干流武漢段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連續五年穩定保持Ⅱ類,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8月13日,武漢市“建設支點當好龍頭”主題報告會“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示范標桿 整體提升戰略支點生態承載力”專場活動上,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2024年,武漢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進步19位,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Ⅳ類及以上水質湖泊數量占比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1842個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93家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任務基本完成,390座各類碼頭完成清理,騰退岸線50公里,新增完成造林11.94萬畝,新改建綠道等48公里,建成長80.7公里的生態濱水空間,長江兩岸綠意盎然……
與此同時,武漢積極推進市域內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入河入湖排污口整治完成率達97.84%,黃孝河、機場河、巡司河水質穩定達Ⅳ類標準,穩步推進梁子湖、斧頭湖岸線修復、港渠治理、管網建設等治理工程。
經過對水域的綜合治理,濕地成為動物的天堂,濱江濱湖成為市民的樂園。“如今,兩江四岸已織就長80余公里、面積830多萬平方米的濱水生態畫卷,年接待游客突破5000萬人次。”武漢碧水集團總工辦主任陳超在報告中介紹,經過4年多建設,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洪山江灘、硚口碧道、楊泗港都市T臺等13個子項工程順利完工,串聯起兩江四岸的江灘,成為城市的名片、人民的樂園。
2020年底,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項目正式啟動,廊道錨定“安全、生態、交通、文化、發展”五大功能,圍繞長江岸線284公里,漢江岸線112公里,并銜接城市腹地1—3公里,著力打造世界級濱水空間典范、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示范區。
報告會上介紹,武漢大力實施大氣污染治理項目500余個,累計培育大氣環保績效B級以上企業95家,有效降低工業污染物排放;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2000余輛,超標車輛維修閉環率保持97%以上,武漢“氣質”越來越好。
在努力做好生態環境治理的同時,武漢大力實施綠色低碳發展促進行動,穩步推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利用武昌區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等政策優勢,打造全國首個“雙碳”產業特色樓宇——中碳登大廈,帶動環沙湖雙碳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成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聯盟,加速生態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武漢綠色環保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這不是銀行存折,卻能讓坐公交、扔垃圾這些日常小事變成‘存款’;它沒印著金額,卻讓183萬武漢人實實在在嘗到了低碳的甜頭。”武漢碳普惠管理公司研發部負責人魏英在報告中與大家聊起武漢人手里的“綠色存折”——武碳江湖。據悉,“武碳江湖”微信小程序用戶數已突破183萬。
“群眾每次參加社區志愿服務都能獲得定制的‘碳幣’,可以在公益市集上兌換物品。”武漢市江漢區北湖街道環保社區黨委書記尹艷作報告時,分享了綠色低碳融入社區居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場景。2023年,北湖街道入選聯合國“C40綠色繁榮社區”試點項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