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王俐燃 劉中燦
見習記者 楊紹杭 李梁玉
實習生 霍妍彤 溫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14年浴血奮戰,最終,中國軍民以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犧牲,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南京受降地、抗戰勝利日之前的受降地芷江與16個戰區受降地,見證了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今年8月15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在武漢中山公園,坐落著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受降堂舊址。

孫存京將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書法贈送給武漢受降堂
1945年9月18日,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將軍,代表中國在此接受侵華日軍21萬部屬投降。在這座承載著特殊歷史記憶的建筑前,有不少游客駐足參觀。
人群中,一名老人手中的卷軸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寫著“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振興中華”。他就是孫蔚如將軍的兒子孫存京,今年75歲,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他攜孫子孫和直專程從西安趕來,重游故地,并將自己書寫的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書法和父親的作品集贈送給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
8月15日,孫存京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盡管他已經第三次來到這里,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在參觀過程中,每有一張孫蔚如的照片或手跡出現,都會引得孫存京駐足。在受降紀念碑前,他介紹說:“這塊紀念碑,多年前還被當作一塊切菜案板。”
玻璃柜中的原碑高1.30米,碑身清晰刻著“受降紀念碑”幾個字,孫蔚如將軍手書的“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率屬二十一萬簽降于此——第六戰區司令官孫蔚如題”。字跡清晰流暢,剛勁有力。

孫存京在父親的蠟像前佇立
“1998年,我侄子在孝感當兵,有天他給我寄來張報紙,上面記載了這碑被發現的事。”孫存京回憶,報紙里寫著,當年中山公園籌備七十周年園慶清理史料,兩名工作人員在張公亭底層挖到一塊被水泥包裹的石板——此前這塊石板竟被當作切菜案板使用。

受降紀念碑
“搬運時外層的水泥被碰掉了,露出‘受降紀念碑’幾個字,工作人員趕緊往上匯報,這才把文物保住。”據介紹,這塊碑是1945年漢口市政府為銘記受降史實所立,曾是中山公園“華中勝景”的標志。
2000年,中山公園按原貌修復受降堂,除保護原碑外,另在堂側新建高1.80米的漢白玉紀念碑。如今,站在修復一新的受降堂內,孫存京望著往來參觀的人群感慨:“這塊碑能重見天日太不容易,希望更多人都能來這看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