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湖北味道,哪一口會率先跳上你的味蕾?是粉糯清甜的排骨藕湯、麻辣鮮香的油燜大蝦,還是醇香濃郁的紅茶……“舌尖上的湖北”背后,是堅實的產業支撐。
湖北食材資源豐富,已形成“米、棉、油、茶、菜、果、漁”七大板塊,小龍蝦、蓮藕產量全國第一、茶葉出口量居中部首位;茶葉、飲料、釀酒產量在全國分別排名第3位、第4位、第6位。2024年,全省食品工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163億元,產業規模居全國第7位。
食品工業在穩增長、保供給、惠民生、促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物質支撐。早前,省委、省政府已將食品產業納入傳統產業轉型“新三大戰役”之一。
8月26日,《關于進一步推動食品工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2025-2027年)》正式印發,為湖北從“美食大省”邁向“食品強省”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
“湖北味道”如何轉型升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帶你一起劃重點。
拓展價值鏈
讓傳統優勢產品煥發新生
當下,食品消費結構正由生存型消費轉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費,消費者對健康、便捷、個性化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
《方案》提出了重點發展的六大任務,其中前三大任務主要聚焦于農副食品、酒茶乳飲、食品制造等具體產業的轉型升級路徑,旨在讓傳統優勢產品煥發新生,拓展價值鏈,滿足新消費需求。
做精農副食品
推動從初加工向深加工轉變,就是要從“原料輸出”轉變為“精品輸出”。比如,推動糧油主食轉化增值,水產、肉禽蛋、果蔬、中藥材等加工向健康領域延伸;發展“種養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預制食品模式,打造湖北特色預制食品矩陣,讓地道風味走向全國餐桌。
做大酒茶乳飲產業
推動從大眾型向功能型轉變。瞄準年輕化和個性化市場,推動酒、茶、乳制品、飲料從大眾型向功能型、高端化轉型。通過建立全鏈條標準體系、普及標準化生產,并強化功能性拓展,讓傳統飲品喝出健康、喝出時尚。
做強食品制造
比如,應用精制化生產技術,重點發展富硒食品、核心功能食品、機能保健型食品以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同時謀劃布局未來食品,如合成生物食品、3D打印食品、航天食品等,搶占產業新賽道。
強化科技賦能
“湖北味道”插上智造之翼
后面三大任務則聚焦于底層技術和模式創新,為上述產業升級提供核心支撐和動力引擎,推動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邁進。
做實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
比如,支持攻關共性關鍵技術,推廣先進綠色工藝與智能裝備;強化生物制造技術賦能,融合酶工程與智能發酵技術,構建高效“細胞工廠”;支持運用微流控芯片等快速檢測技術構建微生物檢測體系,從源頭保障安全與綠色。
做深數智賦能,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比如,支持食品重點企業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標桿;鼓勵食品企業深化與各類電商平臺合作,搭建數字化供應鏈平臺;提升食品安全數字化保證能力,強化全產業鏈協同,提升覆蓋原料、工藝、檢測的食品安全保證能力。
做亮集群特色,推動品牌高端化轉型。
比如,提升食品制造優勢區,布局未來食品集聚區;創建一批優質企業品牌,推出一批特色名優產品;擦亮老字號,提升區域品牌,培育國際知名品牌,并通過文化賦能和探索跨界融合場景,讓“湖北品牌”享譽全球。
《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爭全省食品工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10%左右,躋身全國前五。加速產業集聚發展,力爭打造4個以上國家級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通訊員 高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