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瑾毅 通訊員 官笑涵 郭林
女孩菲菲(化名)近兩年一直腿痛,家人以為是“生長痛”,直到近期她疼痛難忍,就診發現雙側股骨骨折,醫生進一步檢查才揪出病根——尿毒癥。原來,這種“生長痛”竟是腎臟在發“警報”。
“生長痛”竟是腎臟求救?骨折女孩查出尿毒癥
兩年前,11歲的女孩菲菲開始時不時腿痛,由于無其他明顯異常,家長以為是孩子“生長痛”。可近期,菲菲病情加劇,走一步路都疼痛難忍。到武漢兒童醫院檢查發現,孩子已經雙側股骨骨折,需緊急手術。術前檢查發現,菲菲的肌酐值達349.5umol/L,超過正常值近10倍,這代表腎臟受損嚴重,已經發展到尿毒癥階段。
“孩子骨折的根源就是尿毒癥,因為受損的腎臟無法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引發連鎖反應,使得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骨頭變‘脆’。此外菲菲還合并中度貧血、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嚴重的電解質紊亂等,情況棘手。”菲菲的管床醫生、武漢兒童醫院腎病內科主治醫師王道靜回憶,手術迫在眉睫。骨折必須處置,腹膜透析的“通路”也必須建立。
多學科專家聯合“破局”,一次麻醉完成雙重使命
可由于電解質紊亂,菲菲對麻醉的耐受性比一般骨折患兒差,而身患尿毒癥也讓她面臨更高的藥物代謝異常風險,手術風險極高。
面對挑戰,多學科專家制定了嚴密的“一次麻醉、無縫接力”的治療方案。
術前,腎病內科團隊通過靜脈給藥等方式,穩住紊亂的電解質,為手術創造一個相對平穩的窗口期。接著,麻醉科鐘良團隊開展精細化麻醉,手術全程都守護在旁。手術開始后,泌尿外科團隊在30分鐘左右時間內完成腹膜透析置管術,為衰竭的腎臟架起“生命線”。隨后骨科團隊“接棒”,精準地完成股骨骨折切開復位和內固定術。
術后,多學科協作仍在繼續。菲菲在腎臟內科接受腹膜透析治療,骨科醫護每日幫她護理患處、指導康復;臨床營養科專家則為她定制專屬食譜,促進恢復。醫院還為菲菲爭取到了慈善救助基金,減輕了部分經濟負擔,并免費提供了自動化腹膜透析機,方便她后續在家治療。
9月1日,菲菲術后恢復良好,帶著腹膜透析機出院回家了。
專家呼吁:定期尿檢,揪出“沉默的殺手”
“怎么沒早點發現這個病?”面對家長的疑問,武漢兒童醫院腎病內科主任醫師王筱雯介紹,這是因為腎臟代償功能強大,即使一側完全失去功能,另一側仍然能維持人體的正常代謝。腎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但也有一些早期的信號值得留意。比如尿液顏色改變、泡沫尿、晨起水腫、少尿等。
王筱雯強調,每年帶孩子做個尿常規檢查至關重要。尿常規檢查是腎臟病篩查的重要指標,也是早期發現腎病的有效方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