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9月3日,天安門廣場,一個意味深長的設置。
矗立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兩側的年號臺,設計語言是長城,和平鴿雕塑左右分列,闡釋“眾志成城”這個主題。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從秦漢明月到近代烽火,再到現代星輝,曲折起伏、巍峨雄壯的長城,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從飽受欺凌到邁向復興的不凡歷程。
長城是實體的,也是精神的。“血肉長城”這一震撼人心的表述、直抵人心的意象,在中國人民抵御外侮、保家衛國的浴血奮戰中誕生,在《義勇軍進行曲》從戰歌到國歌的永恒傳唱中強化。它使身處軍事力量強弱對比之下的中國,爆發出絕境逢生的驚人偉力,使中國人民超越生存本能,團結在中國共產黨高舉起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之下,以血肉之軀彌補裝備劣勢的決絕,以巨大犧牲爭取偉大勝利的堅韌,展現出超越物質形態的剛健精神與不朽價值。
“血肉長城”的精神火焰,照耀鑄家國之魂、逐強國之夢、創復興之業的漫漫征途。從“漢陽造”,到“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從世界空戰史上第一個與敵機對撞的飛行員陳懷民用熱血譜寫的悲壯之歌,到人民空軍歷史性跨入戰略空軍門檻,不斷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全面跨越;從血戰長江的中山艦,到乘風破浪的航母“三兄弟”、馳騁海疆的“萬噸大驅”……今天的戰艦馳騁、戰鷹呼嘯、精銳列陣,以人民軍隊的整體力量與形象,鑄就新時代的鋼鐵長城。其所走過的行程軌跡,嵌入中華民族在沉重的歷史煙塵中撥云見日的艱辛探索,接入強國與強軍、生產力與戰斗力、大國重器與大國底氣的聯動進程。
鋼鐵長城,是捍衛和平的長城,是守護安全的長城,是護航發展的長城。它接續了血肉長城中的不屈意志與堅定誓言,統一了準備犧牲的信念與免于犧牲的庇佑,以追求強國強軍,卻不接受“國強必霸”的深刻邏輯,以反對不義之戰,卻不懼怕別人強加給我們的侵犯的高度清醒,越激流險灘,走人間正道。
一位外國地質學家曾這樣感慨:“我在半夜走上長城,抬頭仰望著這些曾經見證了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和2000年到來的烽火臺,我在想他們是否還能見證2100年的到來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一個堅定宣告之、堅定踐行之的大黨大國,由此升騰的精神火焰,是光明的,進步的,是山河安瀾、家國安寧、人民安心的堅實依靠,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時代潮流的活力因子。
因為這,我們將會在歷史的長空不斷看見有形無形的長城巍然聳立的樣子,聽見歷史的強音在大道如砥、行者無疆的奮進中一次又一次產生的時代回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