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公式~]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數智黨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在海上航行。(新華社記者 黎宇 攝)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八一宣言》發表和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90周年。
80年前,經過長達14年的艱苦奮戰,中國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道,最終贏得了這場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這一偉大勝利,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洗刷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百年屈辱,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有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和繼承抗戰意志,才能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格局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但時代發展的主題和人類社會的追求沒有改變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論斷。這是我們黨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并在正確認識當今時代發展潮流、深刻洞察世界格局變化的基礎上所作出的重大判斷。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這是對當今人類社會所處歷史方位的準確判斷,也是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解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的是國際力量的對比、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新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等。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正在加速演進。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導致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貧富差距拉大、政治極化與社會分裂加劇,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與主導權也逐漸下降。與之相對,新興市場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正在群體性崛起,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雖然遭遇逆流,但仍不可逆轉。當下,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有所抬頭,部分國家濫施制裁,試圖通過“脫鉤斷鏈”來維護自身的經濟與科技優勢。然而,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全球生產要素的重構,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經濟的相互依存仍在持續加深。還應看到,新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加速推進。以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和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不僅推動了全球產業的深度變革,而且改變了全球經濟的發展軌跡,重塑了全球經濟的基本格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變”的是時代發展的主題和各國人民的追求。一方面,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8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世界的和平,并為各國的戰后重建、經濟恢復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條件。80年后,國際安全的形勢復雜嚴峻,地區沖突此起彼伏,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發展受到了嚴重威脅,但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國際社會普遍希望通過和平對話來解決國家爭端,通過持續發展來化解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威脅。另一方面,合作與共贏的共同追求沒有變。80年前,面對法西斯主義的暴行與威脅,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國協同作戰,最終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80年后,面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恐怖主義、傳染病防控、難民危機等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應對,只有建立廣泛的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才能消除全球范圍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最終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進步和共同發展。
抗戰歷史是中國實現從弱到強的連續敘事
詮釋了“弱則?!钡臍埧岈F實和“強則安”的發展道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全民抗戰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重要篇章,展現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決心、勇氣、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闡釋和主題教育活動,使全國各族人民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勛,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便懹浛箲饸v史,有助于精準把握現實與未來的發展趨勢,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銘記抗戰歷史,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抗戰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讓中國人民在最黑暗的時刻看到了希望,在最艱難的歲月凝聚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是中國在艱難險阻中砥礪前行的根本保證。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凝聚民族復興合力、錨定正確發展方向,讓中華民族在強國建設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銘記抗戰歷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啟了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苦難歷程,但也喚醒了中華民族的危機意識,成為無數仁人志士探求民族復興的起點。而抗戰勝利則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首次完全勝利,不僅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屈辱,捍衛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且重塑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點。今天,我們回望抗戰歷史,不僅是為了緬懷先烈的赤誠、致敬英雄的壯舉,更是為了在歷史的回響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在初心的追問中錨定前行的方向,從而以更堅定的信念、更主動的擔當,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
銘記抗戰歷史,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箲饸v史是中國實現從“弱”到“強”的連續敘事,詮釋了“弱則?!钡臍埧岈F實,也揭示了“強則安”的發展道理。紀念抗戰勝利,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從血與火的苦難中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將歷史的教訓轉化為前行的力量,在強國建設的征程上永不停歇。中國發展的成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對他國經驗的復刻,而是一個民族在血與火的淬煉中覺醒、在探索與實踐中突破、在傳承與創新中成長的必然結果。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引下,在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中探索出的強國道路,也是實現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正確道路。
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
80年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主義,捍衛了各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80年后,我們仍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與世界上的正義力量一起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的和平與正義。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所體現的是“弱肉強食”的侵略邏輯,是對其他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破壞。包括中國抗戰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否定,體現了反抗外部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共同意志。80年后的今天,當單邊主義的陰霾籠罩全球,霸權霸道霸凌行徑以新的形式危害世界安寧,人類再次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是選擇“團結”還是走向“分裂”,是堅持“對話”還是滑向“對抗”,是追求“共贏”還是固守“零和”?為此,我們應繼承抗戰意志,順應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遵循各國人民對正義的共同期盼,堅決反對一切以武力來推行侵略擴張的霸權行徑,始終以對話來解決爭端、以協商來化解分歧。
抗日戰爭不僅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悲壯史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戰的勝利為80年前重塑世界和平、建立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奠定了基礎。80年后的今天,面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無端挑釁,我們應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定地做歷史記憶的守護者、發展振興的同行者、公平正義的捍衛者,為人類社會的前途命運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為此,我們應傳播和平理念,讓更多人了解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危害,匯聚全世界維護和平與正義的力量;維護多邊合作機制,加強在聯合國框架下以及區域合作組織內的協同與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團結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突破“零和博弈”的思維局限
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戰爭,也是中國以全民族力量反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斗爭,因而,抗戰的勝利為構建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奠定了基礎。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一些西方國家仍固守冷戰思維,試圖通過軍事威懾、經濟制裁等手段,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維系自身的霸權地位。對此,我們應繼承抗戰意志,推動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形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回答“人類向何處去”的中國方略。所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著眼于全人類的共同福祉,將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每個人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把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重要講話中,初步系統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時,詳細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動因、愿景與實施路徑?!皹嫿ㄈ祟惷\共同體”的提出,打破了“西方中心論”的治理范式,為推動全球治理、重塑國際秩序提供了新的方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應對全球挑戰的中國方案。當今世界,各種新舊問題與復雜矛盾相互疊加、相互交織,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和平赤字不斷加深,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世界面臨重新陷入對抗乃至戰爭的風險;發展赤字持續擴大,南北差距、發展斷層、技術鴻溝等問題更加突出;安全赤字日益凸顯,恐怖主義、網絡攻擊、跨國犯罪、生物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挑戰上升;治理赤字更加嚴峻,全球治理體系滯后于時代,甚至在一些問題上運轉失靈,亟待改革完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以“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為總體框架,從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國家“零和博弈”的思維局限,為人類應對共同挑戰提供了方向指引。
抗戰的硝煙雖已散盡,但那段血火交織的歷史記憶、那股穿越時空的偉大精神和那份鐫刻于心的抗爭意志卻不會被人們遺忘。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強國復興偉業的力量源泉,更是人類守護和平的永恒鏡鑒。讓我們銘記偉大的抗戰歷史,以史為鑒避免重蹈覆轍;讓我們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在困境中挺立精神的脊梁;讓我們繼承不屈的抗戰意志,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奮楫揚帆。唯有如此,才能告慰先烈,才能在強國復興的征程上步履堅定,才能讓“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真理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文字整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中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