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全時戒備、有效威懾,以武止戈、砥定乾坤”,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上,這句解說詞深入人心。
當世人驚嘆于“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打擊范圍覆蓋全球,驚嘆于首次對外展示的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驚嘆于飛飛飛飛不完的先進的預警指揮機、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以武止戈、砥定乾坤才是背后真正的用意。
歷史一再證明,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以武止戈,“武”是保障條件,目的是“止戈”。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性也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左傳》中講“止戈為武”,意思是說止息兵戈才是武功,“武”的真諦是消除戰爭、安定百姓。
80年前,為了和平,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男女老少齊抗日,上演了“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悲壯故事。經歷過血與淚的沉痛歷史,我們更加愛好和平、珍惜和平,更加懂得“以武止戈”之于中華民族的厚重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從沒有原子彈“人家就說你不算數”的深刻警醒,到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的錚錚誓言,再到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奮力追趕,進入新時代,科技力量支撐、先進理念指引讓我軍新質戰斗力不斷提升,也讓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今天的九三大閱兵,更是讓世界看到中國堅決捍衛和平的自信和底氣。
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那放飛藍天的8萬羽和平鴿,正是對世界美好與和平的真摯祈愿。中國人深知“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的道理。堅持以武止戈的中國智慧,堅守“強不執弱,富不侮貧”的中國道義,用實際行動捍衛勝利成果,才能在銘記歷史中更好地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