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陳珊
鷹擁有絕佳的視力,可在2到3公里外的空中精準鎖定地面上的獵物,實施俯沖獵殺。
借助衛星,人類也能在2萬到3萬公里的太空精準定位地面上的車輛,提供導航服務。
8月27日,武漢市經信局公示武漢市首批“未來之鷹”企業擬認定名單,位于武漢市武昌區的開普勒衛星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普勒衛星”)是“未來空間”板塊唯一入選企業。
“我們的論文能拿國際大獎,但在真實的農業應用場景中,定位還是有較大誤差。”開普勒衛星創始人、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齊樂說。2016年成立至今,開普勒衛星致力做好一件事——把武漢大學全球領先的北斗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讓“毫米級”高精度導航,像水、電一樣普惠民生。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至此,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
建得好,還要用得好。北斗系統的60顆衛星,分布在距離地面21500公里的中圓地球軌道,以及距離地面35786公里的地球靜止軌道、傾斜地球同步軌道上。北斗信號從太空抵達地面,穿越大氣層時易受電離層干擾,從而產生定位誤差。
“如果定位誤差過大,應用場景就會受到影響。”趙齊樂說,比如播種機、插秧機等農機設備使用北斗導航規劃行進路線,偏差過大就可能導致農機走不了直線,造成無效播種甚至壓壞秧苗,智慧農業無從談起。
如何破解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定位難題?開普勒衛星給出的答案是“軟硬兼施”。
軟件層面,自主研發算法消除北斗信號穿越大氣層時產生的誤差;硬件層面,在全國范圍內自主建設4000余座地基高精度增強站。二者攜手構建起星地一體化增強系統,就能將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級”甚至“毫米級”。
如今,星地一體化增強系統讓沙漠、海洋不再是導航盲區。這項技術和相關產品,已經成功應用于低空經濟、數字航路網、地理信息、城市智駕等多個領域。
從初創企業成長為未來之鷹,開普勒衛星一系列發展成果的取得,不僅源于武漢大學在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深厚技術積淀,也體現了地方政府堅定不移培育北斗產業的決心。
開普勒衛星所在的武昌區斗轉科技園,是華中地區首個“北斗+”主題專業園區,與武漢大學僅一街之隔。
開普勒衛星CEO毛曉柳說,當初選擇在斗轉科技園創業,看中的是這里的區位優勢,“從實驗場到實踐場只有數百米距離,高校人才心無旁騖推動科研成果高效轉化,地方政府也為企業發展營造了‘最優’環境。”
2022年,開普勒衛星A輪融資關鍵期遭遇資本寒冬,異地投資機構以“搬遷總部”為注資條件,但團隊最終選擇堅守武漢。
“武漢大學聚集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北斗人才,這里擁有全國最完整的空天產業鏈,是我們的‘精神原鄉’。”毛曉柳說。關鍵時刻,武昌區對開普勒衛星給予了大力支持,無論是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的快速審批,還是辦公場地的租金減免,都讓開普勒衛星感受到了政府對創業企業的暖心關懷,堅定了開普勒深耕武漢的決心。
毛曉柳說,武昌區甚至為工程師協調了人才公寓,讓大家能在珞珈山下安家。這種“既給氧氣又培沃土”的生態,吸引了不少青年學子留在武漢。9年過去,開普勒衛星的人才團隊已從30人擴展到近200人。
趙齊樂說,隨著北斗系統不斷改進提升,高精度定位技術將更加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將與千行百業進行更深度的融合,也將為各類場景提供更智能的服務。“開普勒衛星將力爭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全球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務的運營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