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語
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是事關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的大事,也是清廉湖北建設的應有之義。在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中,我省堅持糾樹并舉、激濁揚清,既懲治不正之風,又培樹社會新風。
今起,本報推出“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新風正氣”欄目,講好“好家風”“新孝道”“新喪葬”“新婚禮”系列故事,助力進一步擦亮湖北的“清廉底色”和“文明名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宏斌
通訊員 鄧義 汪苗茁
“我是一名紅色后代,我最崇拜的人不是網紅、歌星、影星,而是像我太爺爺林桂華那樣的紅色英雄,我最大的夢想是入黨、參軍……”9月4日,22歲的武昌工學院大學生林宇蒙與一位老師交流時,袒露心聲。
林宇蒙是大別山地區著名革命烈士林桂華的重孫。從小,他就聽長輩講述,他們家共有7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
幾十年來,從林桂華,到林桂華的兒子林杰川、孫子林敏坤和林敏義、重孫林丹和林宇蒙,四代人傳承了“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廉潔儉樸”的好家風。
對黨忠誠
敵人抓家人要挾他,他也決不投降
團風縣杜皮鄉龍王山腳下的孫家沖村,是一個紅色村莊。
1917年在該村出生的林桂華,15歲就參加革命。在大別山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時期,他是建立紅二十八軍與黃岡地方黨組織往來聯系的主要交通員。抗日戰爭時期,他一馬當先參加鄂東敵后抗戰,成為享譽鄂東的游擊專家。
1939年9月的一個黃昏,林桂華率便衣隊,沿著山間小路,成功襲擊團風方高坪神山寨日軍駐點,打破了日軍在黃岡不可戰勝的神話。1939年11月,林桂華率便衣隊端掉偽軍龍飛司令部。后轉戰麻城宋埠、中館驛一帶切斷日軍交通線。
1945年日本投降后,駐扎在黃州的日軍頭目九井仍負隅頑抗,他極其陰險狡詐,在4座城門都建有堅固碉堡,派重兵把守。
時任中共岡浠縣委書記的林桂華決定智取。他帶領戰士抓捕了與日軍暗中勾結的國民黨特務曹七爹及其隨從,押著他們來到城門,林桂華用槍頂著他們,對城門哨兵說:“曹七爹喝酒回來了,快打開城門!”很快,城門打開了,林桂華率戰士制服哨兵,并與早已埋伏在城外的我軍人馬在城門會合,襲擊了偽軍中隊,包圍了日軍九井司令部所在的碉堡,九井無奈舉起白旗投降。被日軍盤踞7年之久的鄂東首府黃州城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6年中原突圍后,林桂華臨危受命擔任中共黃岡中心縣委書記,舉旗堅守大別山黨組織活動。在一次戰斗中不幸被捕,國民黨反動派對他嚴刑拷打,他視死如歸:“要殺就殺,我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卑鄙的敵人把他的4位家人抓了起來,以此逼他投降,但他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29歲。
解放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為林桂華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林桂華的三叔林文法是紅二十八軍的一名連級干部,在長征路上犧牲。三嬸林戴氏(因戰爭導致資料缺失,其名字已無從考證)是紅二十八軍的一名衛生員,部隊長征后她留守地方照顧傷員,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林桂華的五叔林文海曾任賈廟區委書記,因叛徒出賣而犧牲。
林桂華的堂弟林金喜,抗日戰爭時期在著名的麻城夏家山事件中犧牲,年僅20歲。
林桂華的堂弟林金明,18歲參加革命,后在解放戰爭中犧牲。
林桂華的堂妹夫程合民,曾任黃岡中心縣委副書記,1948年在解放戰爭中犧牲。
這一家,共有7人先后為革命犧牲。
無私奉獻
冒險沖進火場搶出50多個煤氣罐
“前輩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后輩也應踏著他們的腳步,繼續前行!”這是林桂華的兒子林杰川常說的一句話。
林杰川繼承了父親傳下來的好家風。
20世紀60年代,林杰川作為孫家沖村的民兵連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義務參加三線建設。他帶著本村一批熱血青年開赴鄂川渝一帶,打山洞、建隧道、修鐵路。
白天開山挖土,晚上住在山洞、隧道或帳篷里,“三塊石頭支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林杰川總是沖在最前面,在一片片荒涼的山溝里書寫了無私奉獻。
林杰川的兒子也繼承了無私無畏的好家風。1982年,林杰川17歲的二兒子林敏義踴躍報名參軍,來到遼寧丹東守海防。
海邊風大,冬天氣溫低至零下二三十攝氏度,他耳朵凍壞了也沒有退縮。“面對困難,我想到了我的爺爺林桂華,他當年鬧革命時連命都不要,我苦點算什么。是好家風讓我堅持了下來。”林敏義說。領導表揚他是一名守海防的先鋒戰士。
紅色家風代代傳。林敏義的大兒子林丹高中一畢業就報名參軍,成為遼寧一名消防戰士。
入伍第二年的一天,當地農村一個灌裝煤氣的黑作坊著火了,100多個煤氣罐和一個裝氣大罐隨時可能爆炸,危及300多位村民的生命安全。林丹所在的消防部隊迅速派出3臺消防車、15名消防官兵趕到現場。林丹與2名戰友沖在最前面,冒著生命危險,跑進火場轉移煤氣罐。
那100多個煤氣罐,林丹一個人就拽出了50多個。
經過大家的努力,所有煤氣罐都被安全轉移,避免了300多位村民的生命財產損失。林丹獲得部隊嘉獎。
事后,有人問林丹當時怕不怕,林丹說:“遇到那種情況,我不能當逃兵,給祖上7位烈士丟臉抹黑!”
在部隊12年,林丹榮獲三等功2次,獲得嘉獎1次,獲評優秀士兵4次、優秀黨員1次、優秀團員1次。
廉潔儉樸
50年黨齡的老黨員帶頭喪事從簡
在林家,有一個裝水的陶壺。它是林桂華夫婦傳下來的,四代人一直在使用它,舍不得丟。
這個老物件,是林家廉潔儉樸之風的寫照。
“我是有50年黨齡的老黨員,要帶頭響應黨的號召移風易俗。我走以后,喪事從簡,不要鋪張浪費……”前不久,84歲的林杰川臨終前,向兒子林敏坤、林敏義交代后事,叮囑不要大操大辦。這場喪事很是簡樸,僅親戚參加,沒有請同事和其他人,也沒有收禮金。
生前,林杰川就給子孫立了規矩:“我的父親林桂華一輩子廉潔儉樸,我們家要繼承這個傳統,嚴禁鋪張浪費。”
林丹結婚時,沒有接送的車隊,沒有婚慶儀式,更沒有舞臺造型,就把雙方長輩、親戚請到一個很普通的飯店吃了一頓飯,沒收禮金。
目前還在上大學的林宇蒙,生活費由家里給一些,剩下的自己課余兼職掙。身邊不少同學用的高檔手機,而他用的千元國產機,還是他自己掙錢買的。
“我們家的紅色家風,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褪色。”林宇蒙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