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提示:鐘祥市長灘鎮,湖北省309個重點革命老區鄉鎮之一,南山革命根據地核心區。多年來,長灘人銘記歷史,從中汲取智慧與勇氣,發展綠色生態產業,讓革命老區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打造“紅色南山 綠色長灘”品牌 王雪攝
百年前,外出的學子把革命真理帶回南山,為了開辟新天地,350多名先烈先后倒在了這片土地上。
鐘祥市長灘鎮,湖北省309個重點革命老區鄉鎮之一,京(山)鐘(祥)南山革命根據地核心區。

長灘鎮鳥瞰圖 圖片來源:云上鐘祥
革命年代,不屈的抗爭和無畏的犧牲,換來了新生的政權;建設和發展年代,瘠薄的資源稟賦和艱難的觀念轉變,讓“老區”與“貧窮”“落后”相伴。
“這不是當年革命的初衷,要革命、要改變、要發展!”這是長灘人的心聲,更是來自紅色血脈里的吶喊。
時間的齒輪行至新的坐標,長灘人銘記歷史,并從中汲取智慧與勇氣,砥礪前行。一幅以紅色為“底”、以奮進為“筆”的新時代畫卷正徐徐展開。
紅色在血脈中傳承
9月初,忙完一天的工作。長灘鎮毛潭村負責人嚴銳打開通訊錄,給在外的黨員、能人發出邀請:回家看看,到長灘英烈園看看。
隨著答復而來的,還有入黨申請書。“每年都能收到多份入黨申請書,但審查嚴,不是申請就能入黨。”嚴銳說。
入黨,不僅僅是一紙“申請書”。
1926年,在外求學的學子武志靖、黃鴻藻、張光燦回到南山,宣傳革命真理,領導革命斗爭。這年冬,聊崛山下的黃土坡有了長灘地區第一個黨支部。
1930年8月,鐘祥歷史上第一個縣級民主政權——鐘祥縣蘇維埃政府在長灘埠成立。抗日戰爭時期,這里誕生了鐘祥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鐘祥縣行政委員會,成為鄂豫邊區黨委和新四軍五師在鄂中的“戰略支點”。
“中原突圍”中,長灘作為“橋頭堡”,安置轉移了大量干部戰士。在歷次革命斗爭中,350多名仁人志士在長灘獻出了生命。解放后,經人民政府確認,其中有名可考的長灘籍革命烈士達136人。

長灘英烈園烈士名錄墻 圖片來源:鐘祥發布
這是一塊浸透著革命先烈鮮血的殷紅熱土。
雨后,長灘英烈園,蒼翠如洗。“這里有56座烈士墓,有姓名的128位烈士都在名錄墻上。”長灘鎮政府退休老人、長灘紅色文化園地公益宣講人陳光明說,英烈長眠在此,每年都有不少人來拜祭。

長灘英烈園 圖片來源:鐘祥發布
烈士的犧牲、百姓的抗爭。在研究中,一個個歷史片段印在了陳光明的腦海中——抗戰時期,長灘作為中共京鐘縣委及后來的中共荊當京鐘地委的后勤、財源、兵源基地,興起了一場家喻戶曉的“一把米運動”。當地農民除按規定繳納公糧田賦外,每天做飯時,都會特意抓出一把米單獨儲存,待積攢到一定數量,便集中轉交給抗日政府或新四軍部隊。
“遇到困難,長灘人永遠是擰成一股繩。”陳光明微笑著說。
“在我們村,遇到困難,黨員沖在前,群眾一定緊隨其后。”廖臺村黨支部書記湯光成說。
從去年到今年的連旱,使村里3200畝農田、250余戶村民用水成了問題。湯光成帶著黨員干部絞盡了腦汁。“實在不行,還是挖井吧!”老黨員在灣組會上的建議被采納,舊水井重修、新水井選址,在家的勞動力自發到現場幫忙,出水的那一刻,響起的是全體村民的歡呼。

長灘鎮廖臺村航拍圖 袁李娜 王超華 攝
作為村委會負責人,嚴銳還保持當兵時候的作息,每天7點準時出現在村黨群活動中心開始處理一天的工作。
“村里55名黨員,年紀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是90后。”嚴銳說,近兩年村黨支部又收到3份入黨申請書。
1995年出生的嚴浩,在外創業多年,不僅自己入了黨,還帶動一起創業的伙伴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黨員帶頭干嘛!只有一代接著一代干,家鄉才會越來越好。”他計劃再把企業做大一點,然后回鄉發展。
“黨員帶頭、群眾跟上!”在這里不是空話,是血脈里的紅色基因,更是發展中的底氣。
紅綠融合繪就新藍圖
“桃啊?早賣完了。明年?那要早點訂。”一通電話,讓大興村黨支部書記歐家兵的嘴角翹得厲害。
可10年前,大興村還是鎮里有名的貧困村。
貧困,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支柱產業。種桃吧!周邊村都在種桃;不能種桃!周邊村都種的桃……
歐家兵帶著村干部去棗陽、去武漢、去河南……村里沒經費,自掏腰包坐硬座、啃饅頭。一圈考察學習后,村“兩委”班子還是決定發展桃產業。
周邊村都種桃,說明長灘的水土適合種植桃樹。也因為周邊村都種桃,所以要種完全不同的品種,實現差異化發展。
“這些年,我們與科研院所對接,根據市場反饋更換品種,效果很好呢!”歐家兵說。
100多畝的桃園,每年還沒上市就被訂購一空。如今,大興村的桃樹種植面積已超過300畝,年產值達200萬元。貧窮,成了過去式。

大興村的果農們正忙著打包裝箱 圖片來源:云上鐘祥
80多年前,南山抗日根據地除了整黨整風,最重要的就是組織農業生產,動員區鄉群眾興修水利,開墾荒地。今天,長灘依舊以綠色為底色,努力發展特色產業。
你看,先鋒村雖然楊梅已下市,但優質稻又要收割了;大洪村的梔子花上市價就突破70元/公斤……
“今年,我們考察了市場,打算建個冷庫,還要增加倉庫和烘干設備。”歐家兵說,要發展農業產業就必須跟上市場的腳步,村里計劃通過“三個一點”(項目出一點、村集體出一點、租賃方出一點)的方式,增加設施設備,推進農產品錯季節上市,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只有綠色顯然不行。紅、綠融合才是發展之路。
今年,長灘鎮計劃依托南山深厚的革命歷史底蘊,通過一線串珠的方式把荊當京鐘地委舊址、長灘英烈園、楊梅采摘園等節點連起來,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承與農文旅融合發展。

長灘楊梅觀光采摘園航拍圖 安邦友攝
很快,鐘祥葉玉生家庭農場的新規劃圖出來了。
“這里是訓練場,這里是仿軍隊宿舍,這里是菜園……”規劃圖上,隨著葉星的手滑動,一個帶有軍旅特色的家庭農場雛形躍然紙上。
葉星的父親葉玉生退役后就返回家鄉長灘發展。2002年,他流轉了安坡水庫周邊一片荒地,開荒發展產業。4年后,退役的葉星加入開荒隊伍。父子倆憑借軍人“不怕磨難、不甘失敗”的堅毅精神,建起了水稻種植基地、果樹園、文化長廊,并于2013年創辦了鐘祥市葉玉生家庭農場(以下簡稱家庭農場)。
“原本我打算只發展農業,但是今年鎮里調整發展思路,給了我新的靈感。”葉星說。
為了支持家庭農場的發展,長灘鎮政府幫其申請政策性補貼,減輕轉型壓力。目前,長灘鎮已將家庭農場列入紅色旅游路線,待軍旅主題項目建成后,計劃將其培育成為全鎮重點旅游景點。

葉玉生家庭農場依水而建的民宿 安邦友攝
“紅色文化傳承與農文旅融合,是我們長灘鎮未來發展的重點。”長灘鎮黨委書記廖明星表示,政府正在積極申報南山革命紀念館項目,希望能將紅色南山的品牌擦亮,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傳承和弘揚南山人民的革命斗爭精神,同時帶動產業發展,讓長灘鎮成為既有紅色底蘊,又有產業活力的振興樣板。
“紅色南山,綠色長灘”,矗立在革命老區的這尊雕塑啟示我們,不妥協、轉思路、加油干,這里的人民終會讓革命老區迸發新的活力。
來源:荊門九派通融媒體中心(記者 彭文潔 周小丹 王鵬飛 通訊員 王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