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惹了眾怒的廣告文案
湖北日報評論員 付勤
“還沒飽嘗過生活的毒打”?近日,桃李面包因為這樣一則廣告文案引發不滿,相關負責人道歉,涉事廣告下架。
“生活的毒打”是一個帶有自嘲色彩的網絡熱梗,一般用來發泄工作或生活的壓力,吐槽一下因為“少不更事”所遭遇的溝溝坎坎。而當一個商業品牌或某個官方賬號,對自己本該服務的對象說出同樣的話,味道就完全變了。品牌方自以為是用貼近消費者的話語來尋求共情,但因為“站位”不同,消費者不僅共情不了一點,還深深感到了“被說教”“被冒犯”。
文案脫軌并非孤例,此前也有很多“翻車現場”。互聯網時代,網絡熱詞、流行梗文化已成為一種社交套路,成功的玩梗能夠以會心一笑換取用戶好感,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傳播效果。然而,很多熱梗的誕生都有獨特含義和使用規則,若不做功課、不顧使用環境,一味生搬硬套,“創意”創過了頭,反而可能激怒受眾,甚至淪為低俗、庸俗。
梗文化自有其邊界。玩梗玩脫位,就是因為錯估了在不同語境下情感共鳴的邊界。幽默不是冒犯,“抖機靈”也先要看看對象。當玩梗成為營銷標配,懂得尊重比懂得套路更重要。不管是商業品牌還是官方賬號,都是公共空間的重要參與者,其話語不僅關乎自身的形象和身份,更需傳遞正向價值觀。不管什么梗,都要堅守公序良俗,真正理解目標群體的文化語境與情感需求,而非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蹭”熱點。
"買個月餅還要被說教"的集體吐槽,折射出Z世代對“高姿態”的本能抵觸。官方玩梗要時刻注意擺正作為“服務者”的位置,須知,真誠永遠勝過機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