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官橋村八組全景。 (湖北日報通訊員 盧建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進
通訊員 謝燕子 龍鈺 周國兵
寬闊整潔的柏油馬路、碧波蕩漾的人工湖、郁郁蔥蔥的森林公園、整齊排列的鄉村別墅……在嘉魚縣官橋鎮官橋村八組,映入眼簾的景色有如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官橋村八組家家戶戶住進了統一修建的別墅,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8月26日,在官橋村八組的“田野農博館”展廳,返鄉青年、導游周雄驕傲地向游客介紹家鄉巨變。
47年前,官橋村八組年人均純收入不到60元,組集體不僅沒有一分錢積累,還欠了1萬多元外債。“住的土坯房,吃的返銷糧。一個工值九分錢,上山砍柴換油鹽”,是當時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如今,這個現有67戶、247人的村民小組,組集體總資產達70億元,集體年收入31億元,年創利稅3.9億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10.5萬元。
在這片7.3平方公里的田野上,官橋村八組走出了一條集體經營、共同富裕的特色發展之路,先后榮獲全國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等稱號,被譽為“農村改革的一面旗幟”“新農村建設的典范”。
發展產業,富民興村
說起官橋村八組,就不得不說村民口中的“帶頭人”——八組黨委原書記、組長,田野集團創始人周寶生。
在組里,上了年紀的人會親切地叫周寶生“寶生”“老周”,年輕人則恭敬地稱他“老書記”。
1978年春節剛過,經群眾推選,年輕、有文化、當過工人的周寶生當上了官橋大隊第八隊生產隊隊長。
1979年,周寶生在全省率先學習安徽小崗村經驗,實行聯產承包,分田到戶。從此官橋村八組連年豐收,解決了村民溫飽問題。
1981年,周寶生掏空家中僅有的600元存款,帶領村民在官橋鎮租房,相繼辦起冰棒廠、熟食店和小賣部;后來利用本地資源,又辦沙發廠、磚瓦廠……到1992年底,官橋村八組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組。
這時,有人提出:我們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干脆把錢分了,各過各的小日子吧!
“不行!如果有了幾個錢就不思進取,只會坐吃山空。”周寶生堅決反對。
“八組要真正過上好日子,就得集中財力辦大事,抓住時機轉型升級,實現穩富長富!”周寶生的這番話,讓老黨員周文林記憶猶新。
1993年,與專家團隊合作組建長江合金廠,走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之路;同年,組建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于一體的田野集團;
本世紀初,與武漢大學合作創辦武漢大學東湖分校,后轉設為獨資舉辦的武漢東湖學院;
引進嘉裕釬具公司、歐維姆纜索公司等高科技企業,發展高科技產業集群;
依托良好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打造的田野鄉村公園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
在周寶生的帶領下,官橋村八組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經歷了四次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生態旅游等多業并舉的新路。
“官橋村八組的成功,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得益于改革開放,關鍵在于一個有戰斗力的黨組織、一個優秀的班子帶頭人。”田野集團副總經理杜承清說。
先富帶后富,一組帶多村
官橋村八組村民的生活,曾經讓周邊十里八鄉羨慕不已。
村民周維青住的兩層別墅有150多平方米,是組里2010年改建的。房前屋后,綠樹修竹環繞,環境宜人。
“所有電器、家具,包括墻上的裝飾畫,都由組里統一安置,拎包入住。”周維青笑呵呵地說。
周維青全家4口人,自己和妻子在組辦企業上班,工資加年底分紅,去年家庭年收入近15萬元。
和周維青一樣,村里的青壯年都在組辦企業上班;村民治病在醫保報銷的基礎上100%報銷;領取退休養老金的村民,其退休養老金每月不足3200元時,由組里補足;每個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到高中畢業,組里按月發給1000元的教育、生活費補助;村民使用的水、電、燃氣和報刊費,組里給予50%的補助。
一花獨放不是春。
官橋村八組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與周邊村組結對共建,積極探索“先富幫后富、一組(企)帶多村”的共同富裕模式,將一個官橋村八組復制成多個。
2008年以來,該組累計投入及整合資金超10億元,帶動石鼓嶺村、官橋村、觀音寺村、朱砂村等周邊村組實施新農村建設、整村搬遷等項目,惠及群眾1.2萬余人。
記者乘車來到附近的朱砂村,平坦的柏油路通向一個個茶園、果園。朱砂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任文華介紹,在官橋村八組的支持下,村里的泥巴路全部修成了柏油路,2000畝老化的茶園被翻耕一新,還新建了藍莓、櫻桃、獼猴桃、香柚、臍橙等果園近500畝。
眼下,獼猴桃等水果進入收獲季。“我們正籌劃舉辦采摘節,開展直播帶貨,帶動農旅融合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發家致富。”任文華說。
在官橋村八組辦公樓前立著一塊巨石,上面鐫刻著兩個大字——初心。
“讓鄉親們過上城里人羨慕的生活,盡可能惠及更多父老鄉親,正是父輩們創業以來,官橋村八組黨委一班人堅定不變的初心。”官橋村八組黨委書記、組長,田野集團董事長周志專說,計劃投資50億元,推進田野鄉村公園、國家級新材料特色小鎮、東湖學院南校區、田野九養頤苑社區等重點項目,著力打造“五區一園”,讓特色產業更有效益,把村莊建設得更美,帶領更多鄉親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