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衷華腦機的高通量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其“微針”與頭發絲粗細相當。(記者張燦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劉潔 龍華
武漢地鐵2號線,是中國首條穿越長江的地下軌道交通線路,將漢口與光谷緊密相連。如今,這條城市大動脈不僅人流滾滾,還正悄悄升級為一條“腦機隧道”——
每一節車廂,都在把實驗室的火花、手術室的脈動、生產線的電流,悄悄輸向下一站。
從“中山公園”到“佛祖嶺”,地鐵托舉起一條完整的腦機接口產業鏈:
有創、無創、半創,三種技術路線同軌并行;
電極、芯片、算法、臨床,四站“零換乘”;
患者、醫生、工程師、投資人,交換命運與未來。
今天,我們沿著這條2號線,講述“思想走多遠,產業就走多遠”的湖北故事。
武漢地鐵2號線串起“腦機鏈”
清晨,地鐵2號線“金融港北”站迎來早高峰。出站后,騎行十分鐘即可抵達光谷黃龍山南路的一處科技園區,這里匯聚著眾多新興產業力量,武漢衷華腦機融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代表。
走進衷華腦機的研發空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支充滿活力的跨學科團隊:半導體、材料科學、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生物醫學、機械設計、臨床醫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協同合作,專注探索“人腦—機器—外部世界”的未來連接方式。

衷華腦機全球首款65536個通道雙向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記者劉天縱攝)
高通量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柔性硬膜外腦機接口系統、多通道雙向腦深部測量調控系統、極微創腦深部精準定位治療系統、雙向無線腦電帽……這些自主研發成果覆蓋運動功能重建、神經疾病治療等多個方向,構成了完整的技術矩陣。
衷華腦機市場負責人鄭瀚介紹,公司已打通從生物電極、底層芯片、解碼算法、系統平臺到實驗臨床的全鏈條,率先實現了腦機接口系統的全國產化替代。
從“金融港北”站繼續往前坐3站,是武漢地鐵2號線終點站“佛祖嶺”。出地鐵往南走1.2公里,便抵達湖北另一家腦機接口龍頭企業——武漢依瑞德醫療設備新技術有限公司。
與衷華腦機“有創”(侵入式、半侵入式)腦機接口相比,武漢依瑞德走的是“無創”(非侵入式)技術路線。2009年,該公司推出了首款自研CCY型經顱磁刺激儀,是中國首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證的經顱磁刺激儀。后又推出成對脈沖磁刺激儀、深部磁刺激儀等產品,其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患者在醫院進行經顱磁刺激治療。(受訪單位供圖)
今年,武漢依瑞德自主研發生產的經顱磁刺激儀,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醫療器械三類產品注冊證,用于抑郁癥的治療。這也是國內首張精神領域經顱磁刺激儀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從光谷乘地鐵2號線到漢口“中山公園”站下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和同濟醫院,則為腦機接口產品應用搭建了世界級舞臺。
2024年,協和醫院完成全國首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高通量腦機接口臨床手術;今年,湖北省醫療保障局發布全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同濟醫院開設華中首個腦機接口專病門診、協和醫院開啟腦機接口醫工融合病房……
與地鐵2號線相聯的11號線上,還分布著武漢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沃億生物有限公司等腦機接口上游企業,共同構建起“電極器件—設備研發—臨床應用”湖北腦機接口完整產業鏈。
“醫工融合”改寫腦疾病“不可能”
你以為腦機接口還停留在科幻場景嗎?其實,湖北案例已多次在全國刷屏。
2024年11月15日,在武漢協和醫院,醫生將衷華腦機的腦機接口芯片,成功植入一名腦腫瘤患者體內并完成測試,精準捕捉了患者神經元活動產生的各類電生理信號,完成了湖北首例腦機接口臨床手術。
今年5月,武漢協和醫院腦機接口醫工融合病房啟動實體建設。6月16日,該院腦機接口門診和病房同步開啟,可為脊髓損傷、癱瘓、帕金森病、癲癇、意識障礙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評估-干預-康復-隨訪”全周期的精準診療體系。
46歲的下肢癱瘓患者徐亮(化名)便是受益者之一。
徐亮家住湖北麻城,一年前,他不幸遭遇車禍導致大腦嚴重損傷,導致雙下肢截癱。根據當時狀態,醫生評估他恢復自主行走的可能性非常小。今年5月,徐亮來到武漢協和醫院求醫。經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姜曉兵教授團隊全面評估,提出“腦-脊-機-復能”一體化診療方案,將“運動想象”變為“行走可能”。
手術后,隨著脊髓電刺激,徐亮原本僵硬的雙腿可以彎曲,并首次借助輔助設備實現了站立。經過一個多月的“腦控外骨骼”協同訓練,他已經能通過大腦意念,驅動外骨骼機器人完成自主行走。7月11日,徐亮順利出院,并在腦機接口病房進行康復訓練。
今年8月1日,58歲的高女士頭戴磁吸腦信號采集器,僅憑意念驅動控制戴在右手上的氣泵手套,穩穩地完成抓握并移動水杯。她既驚喜又興奮地感嘆:“我的手又回來了,可以自己喝水了,身體和大腦重建連接的感覺真好!”
6月28日,在武漢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唐洲平教授的指導下,該院神經外科舒凱、胡峰醫生團隊為高女士實施手術,為她植入了半侵入式腦機接口,電極置于顱骨下、大腦皮層上方,俗稱“開顱不入腦”。
據介紹,高女士的手術屬于全國首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試驗項目,該項目由武漢同濟醫院等全國12家醫療機構共同參與。自6月5日武漢同濟醫院開設腦機接口咨詢評估門診以來,已接診和評估包括內蒙古、山東、江蘇等全國各地患者100余人,多項無創和有創的腦機接口臨床研究正積極開展中。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依瑞德自主研發的磁電閉環康復系統,也點亮了“醫工融合”的探索成果。
今年5月,張爹爹(化名)突發腦梗,且是雙側腦干梗塞。雖救治及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人陷入了昏迷。6月5日,張爹爹被轉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康復科。通過磁電閉環神經調控治療約3周后,張爹爹從“聽不見話、不會動”逐步恢復到完全清醒。
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姜曉兵認為,湖北多項“醫工融合”成功案例,改寫了腦疾病的諸多“不可能”,讓癱瘓患者重新站立、讓失語者重新發聲、讓生命重拾尊嚴,進而催動腦機接口在湖北風生水起。

患者在醫院進行經顱磁刺激治療。(受訪單位供圖)
手握“金鑰匙”,偶然中的必然
對腦的研究,被稱作自然科學的“終極疆域”,腦機接口則是揭秘腦科學的“金鑰匙”。
“人腦是個巨大的金礦,一旦進入,滿地皆是寶藏,俯拾即是。”衷華腦機首席科學家、董事長黃立認為,在腦科學領域,任何一個課題突破可能都是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黃立投身腦機接口產業,可以說帶點偶然——
多年前,他參加一次會議,前排坐著一位退伍老兵。老兵空著袖子,失去了雙手,看上去讓人很心疼。當時,他的心頭涌出一個想法:能不能有一種科技,可以幫助這些肢體殘障的人正常生活?
經多年深耕,黃立率領衷華腦機鑄成腦科學“金鑰匙”——研發了全球領先的65536通道雙向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最大通道數是美國馬斯克Neuralink公司的20倍;今年3月,又與武漢協和醫院聯合攻關,研發了全球首個微米級腦機接口三維多模態圖譜系統,為腦機接口的微米級高精度、高維度影像研究奠定了基礎。
偶然中又帶著必然——黃立稱,西方在腦機接口研究領域起步較早,先進的腦機接口產品不賣給中國,技術更不可能讓中國掌握。為此,他與研發團隊多年攻關,完成了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全鏈條自主研發,已申請國內外相關專利200余項。
“從0到100都是原創正向技術,我們每走一步都部署了專利覆蓋,別人想抄我們、突破我們,也造個同樣性能的腦機接口,是非常難的事了。”黃立說。
從醫30年的武漢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唐洲平,結緣腦機接口也是一次偶然——受邀參加一次活動中,他看到一只機器手在人的“意念”控制下自如抓握物品,從此便萌生了用腦機接口技術治療腦疾病患者的新思路。
“腦機接口的臨床應用,承載的是生命至上、尊重科學的精神。無人區里,白衣使者不應缺席?!碧浦奁秸f。
2024年,經過上百回挑燈夜戰、數萬次試驗演算、反復在不同人群中進行驗證,唐洲平團隊研發的“多模態腦機接口帽”被證實能準確采集、識別人腦信號,以腦機接口打通“中斷的腦回路”,讓癱瘓者“意念成真”。

體驗者戴上腦電帽,通過運動想象觸發經顱磁刺激治療。(記者劉潔攝)
姜曉兵認為,2024年以來,湖北腦機接口創新應用頻頻問世,是前瞻性政策布局的必然。
2024年,《湖北省加快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將腦機接口列為未來健康領域的重點方向,《武漢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出臺,將腦機接口產業作為13個未來產業之一進行重點部署。
提供“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給初創企業真銀白銀的支持,營造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今年8月9日,在湖北省衛生健康委、湖北省科學技術廳等單位支持下,湖北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聯盟在光谷成立。
該聯盟以“產學研醫協同創新”為核心理念,構建起覆蓋“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產業應用”的全鏈條生態,加速腦機接口領域創新成果落地。
武漢依瑞德董事長蔡勝安說,在新一輪的腦科學產業和技術布局中,湖北武漢在“無創”和“有創”腦機接口技術上已有基礎和條件,在“學、研”上具備優勢,順勢而為,“雙頭”并舉,完全有望走在全國和全球前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