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遠處有山,勢如奔馬;腳下,伊犁河向西流淌,水流不急不緩;眼前是一座橋,三個巨大的“O”型索塔,現代而優雅。

即將通車的伊犁河三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文輝攝)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9月8日,由中央宣傳部會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的“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集中采訪啟動。中央和對口援疆省市、自治區和兵團主要新聞媒體代表分5路,深入14個地州市和兵團部分師市,全景式、多角度展現以中國式現代化譜寫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的生動實踐。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參加第三組采訪,第一站來到“塞外江南”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在伊犁河三橋建設現場感受交通發展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
伊犁河源自天山山脈。伊犁州最初的聚落形成、城市建設與產業布局,都緊緊圍繞伊犁河展開,可說是沿河而生、依河而建、因河而興。伊犁河是滋養兩岸的“母親河”,更是伊犁州發展的“生命線”。

伊犁河蜿蜒流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文輝攝)
1959年,伊犁河舊渡口修建了一座木橋,1975年經改造成為現在的伊犁河大橋。這是伊犁河上第一座連通南北的交通工程,橋面寬8.5米、長300米。
“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兩岸群眾往來、物資運輸、產業聯動的需求日益增長,跨河橋梁的建設成為破除交通瓶頸、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币晾缰萁煌ㄟ\輸局副局長周向強介紹,如今,伊犁州在伊犁河上修建了7座橋,越造質量越高、跨度越大、橋面越寬。
伊犁河三橋將是第八座,它于2022年7月開工建設,橋長2028米、寬23.5米,較50年前的伊犁河大橋都有大幅度提升。周向強說,這是國內首座三塔四跨“O”形矮塔斜拉橋,以“珠鏈玉帶,塞上明珠”為主題,其舒展的拉索結構猶如鳥兒在空中翩翩起舞,靈動的“O”字造型則寓意“圓滿”,體現伊犁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圖景,也寄托了各族人民對安居樂業、幸福美滿生活的共同向往。

航拍伊犁河三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文輝攝)
上月,伊犁河三橋主橋合龍,計劃本月底通車。它將有效串聯伊寧市、可克達拉市、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等區域,破解伊犁河南北兩岸聯通瓶頸,優化伊犁河谷交通格局,助力特色農產品外運以及旅游環線的形成。
今年71歲的袁美芝住在伊犁河邊,她家里種了3畝西梅,往年總為賣果子而頭疼。“天不亮就裝車,一路顛簸著繞路,坑坑洼洼的土路能把人顛散架。好不容易到了對岸鎮上,日頭都快偏西了,新鮮果子悶了一路,看著就不精神,也賣不出好價錢?!甭犝f伊犁河三橋要通了,她特別開心,“一腳油門十幾分鐘就到,哪用再遭那份罪?以后西梅早上摘了,上午就能送到鎮上,新鮮水靈的。這橋啊,真是修到咱老百姓心坎上了?!?/p>
站在伊犁河三橋上遠眺,河流曲曲折折,濕地水草豐茂。和千百年來一樣,伊犁河慷慨地滋養著兩岸的廣袤土地和豐富生態;不同的是,河流上多了許多橋。這些橋像繽紛絢麗的彩虹,引導著伊犁各族群眾走上坦途、走向幸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