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余靜 周雨薇)9月9日,在京山市盛昌龜業的生態養殖基地里,陽光灑在池塘上,數千只烏龜正悠然游弋,偶爾探出腦袋打量著岸邊忙碌的身影。
作為全國規模領先的烏龜繁育基地,盛昌龜業自1998年在京山錢場鎮扎根以來,始終以“產業興村、富民強鎮”為己任,在“萬企興萬村”行動中交出了一份“企業有作為、農戶得實惠、鄉村有發展”的生動答卷。
土地入股“連民心”,農戶從“種地人”變“股東”
“以前種稻子,一年忙到頭也就賺個辛苦錢,現在把地入股給合作社,不僅有保底收入,年底還能分紅!”荊條村農戶朱某的話,道出了當地321戶入股農戶的心聲。
2015年,盛昌龜業創始人盛常斌以旗下“盛老漢家庭農場”為主體,牽頭成立京山盛老漢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錢場鎮荊條村、吳嶺村等村流轉閑置稻田5000余畝,打造綠色生態龜稻共作基地。按照“每畝保底600斤稻谷+年底利潤分紅”的模式,農戶無需承擔養殖風險,就能穩定獲得收益。
2024年,合作社為入股農戶分紅金額超100萬元,其中吳嶺村脫貧戶張大娘家7畝地,全年增收近2萬元,成功實現“土地不閑置、農戶穩增收”。
技術幫扶“授人以漁”,小農戶融入大產業
“以前自己試養烏龜,成活率還不到50%,多虧了盛昌龜業的技術員上門指導!”劉嶺村養殖戶王大伯,曾因缺乏技術而不敢擴大養殖規模。盛昌龜業依托國家級烏龜原種場和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的技術優勢,組建“技術幫扶小隊”,對周邊農戶開展“一對一”指導:從龜苗挑選、水質調控到疾病防治,技術員每月上門走訪,還定期舉辦烏龜養殖培訓班。
在其幫扶下,王大伯的養殖規模從200只擴大到5000多只,年利潤突破10萬元,還帶動村里3戶農戶跟著養龜。截至目前,盛昌龜業已累計培訓農戶1000余人次,帶動發展散戶養殖戶80余戶,年繁育優質龜苗能力超500萬只,讓“小龜鱉”成為農戶致富的“金寶貝”。
產業鏈延伸“拓空間”,鄉村既有“產業味”也有“煙火氣”
“沒想到養龜還能帶動旅游,等‘龜咖’建成后游客就更多了!”吳嶺村村民孔阿姨開了一家農家樂,每年旺季時收入不菲。為打破“養殖單一化”瓶頸,盛昌龜業投資2000多萬元引進智能化設備,開發“元氣歸來”系列龜湯罐頭,推動龜鱉產業從“養殖端”向“加工端”延伸;同時規劃建設7000畝農耕文化體驗區和龜鱉博物館,將生態養殖與鄉村旅游結合,打造“賞龜、品龜、學農耕”的特色旅游線路。預計項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帶動周邊村銷售農產品、餐飲住宿等增收超500萬元,真正實現“一業興帶動百業旺”。
從土地流轉到技術賦能,從產業升級到鄉村美化,盛昌龜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責任與擔當,為“萬企興萬村”行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范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