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日前,媒體披露的兩起典型案例引發社會關注:一名90后博士,在某省直單位工作,主要從事文件收發等工作,入職僅1個月,因故意泄露國家秘密被抓;在某軍工單位從事裝配工作的一名95后,結識“女網友”向境外間諜人員提供國家秘密信息。這兩起案件中的泄密人員,都受到了法律應有的制裁。
近年來關于國家安全的案例中,一些涉案人員年輕化、高學歷化。人們不禁要問,學歷這么高,工作這么好,為什么要自毀前程?保密意識不強,宗旨意識薄弱,安全觀念缺失,是根本原因。
高學歷不等于高品質,不代表擁有”免檢”的保密觀。高學歷說明其在某一方面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但入職黨政機關和涉密企業事業單位,除了知識水平之外,履行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更是必須肩負的責任。如果內心沒有繃緊這樣一根弦,就會在保密問題上踩紅線、失底線,最終滑向深淵。上述案件中,入職僅1個月就犯下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的罪行,充分說明,不管學歷高低,不管崗位大小,保密教育、保密規范都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嚴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利益,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更何況公職人員、涉密單位人員。回看那些泄露國家秘密的案件,有的是經不住誘惑被人精準圍獵,有的是私欲作祟主動向間諜投懷送抱,這些喪失立場、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歸根結底是缺少一顆堅定的愛國心。一些單位在重視業務要求的同時,對保密要求絲毫不能放松,要從技術層面到心理層面筑牢防線,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增強他們拒腐防變的定力。
筑牢保密防線,人是關鍵因素,制度也是重要保障。為什么入職一個月的新人就能輕而易舉地接觸機密文件?這個問題值得深究。一些單位的保密制度形同虛設,涉密文件的存放、調閱、處理沒有嚴格的流程把關,甚至連專門的保密柜都不一定配齊,對工作人員的要求往往是簽一份保密協議就完事。曾經有報道,一家涉密軍事單位竟然將保密文件賣給廢品站,幸虧一位軍迷大爺發現,及時舉報,才避免相關涉密資料進一步擴散傳播。涉密單位需要從自身管理上夯實保密鏈條,讓心懷不軌者無從下手。
盯住高學歷人才,并不是說其他涉密人員就可以放松警惕。每個人守好自己的關口,每個單位筑牢保密的防線,才能讓國家安全的基石越來越牢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