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潔如 通訊員 林思雨
在2025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即將開幕之際,位于東西湖慈惠街道的“漢吉福”文化企業正緊鑼密鼓地對即將展出的門神年畫進行最后修復。今年,他們受邀參加文旅產業博覽會,在A1展館國潮文創展區,漢吉福將展出八扇精心準備的年畫門——五扇為歷經歲月洗禮的舊門,三扇為新作。其中年份最長的是一扇從福建收回的清代老門,門神畫像原本斑駁模糊,經過三個多月的礦物彩、絲絹與大漆的傳統工藝修復,如今已重現光彩,栩栩如生。

“我們不只是在修復一扇門,更是在挽留一段歷史。”企業負責人許華波說。自2016年起,他便致力于門神年畫的繪制與創新。起初,他使用普通畫紙,常用的石質鎮尺反復壓擦,導致畫作未完成就已破損。為了尋得一種更耐用的材質,許華波試驗了十多種紙與布,最終選定絲絹——其質地堅韌、不易暈色,可傳承百年。
而在顏料方面,許華波發現傳統國畫顏料色調過于清冷,無法表現門神驅邪納福的磅礴氣勢。經過反復嘗試,他轉向礦物彩顏料。“礦物彩來自天然礦石,朱砂的紅、石綠的青,飽和度極高、不易褪色,尤其適合表現門神鮮艷大氣的形象。”不僅如此,哪怕礦物彩成本較高,但為了達到正紅的飽和度,每幅畫作的紅底他都用朱砂上3至5遍顏色,其他顏色也是如此。許華波摸著畫作滿意地說道:“門神,就要有鎮得住的氣場。”

為固定畫面,漢吉福還借鑒傳統大漆工藝,在畫作表面進行多層處理。許華波說:“我們試過很多材料,普通膠水根本‘抓不住’這些礦物彩,時間一長顏色就掉了。唯有大漆,能將色彩牢牢‘鎖’在絲絹上。”從勾線、上色,再到貼金、鋪漆,全部手工完成,一幅《五福臨門》就要用上千張金箔,耗時數月。許華波表示,“我們要讓每一幅門神都成為能傳世的藝術品。”

除了堅守傳統工藝,漢吉福也巧妙借助科技手段擴大非遺影響力。企業團隊打造出“漢小福”“漢小吉”兩個以門神為原型的IP形象,通過AI生成動畫視頻,讓秦瓊、敬德“親自”講述自己成為門神的神話故事,以及貼門神、守歲、掛年畫等年俗文化。這些內容以輕松有趣的對話形式,在多個社交平臺傳播,目前已積累數十萬粉絲。

“年輕人不是不喜歡傳統,而是需要符合當代審美和傳播方式的文化產品。”許華波強調。如今漢吉福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以創新思維打破年畫僅在春節銷售的局限,開發出合體貼字、門神帆布包、發財文創扇等衍生產品,并針對城市住宅單門結構推出專用年畫,進一步拓寬使用場景與消費人群。目前,他們通過抖音運營十余個賬號,日均發貨超千單,產品銷往山東、廣東、河南等地,甚至通過外貿公司間接出口至海外市場,成為華人家庭春節時的“鄉愁寄托”。

在慈惠街道的支持下,漢吉福正在籌建私人博物館,持續推動非遺技藝的活化與傳播。他們計劃五年內打造全國年畫銷量第一品牌,讓傳統門神藝術走進千家萬戶,走向世界舞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