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記者艾紅霞、通訊員孟夢、高媛、實習生袁旻)歷經六年建設、五年運行的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在2022年特大旱情與今夏持續干旱中交出亮眼答卷。9日,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與管理局(籌)黨委委員、副局長曾慶春在發布會上介紹,這條總長269.67公里的巨龍已累計惠及沿線220萬人。
鄂北工程是全國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之一。工程總投資180.57億元,從丹江口水庫清泉溝取水,止于孝感市大悟縣王家沖水庫,工程通水后改寫鄂北“十年九旱”的困局。當前,這條地下長龍已成為串起工程沿線364萬畝耕地、482萬人口和千萬產業集群的“水脈”,為城鎮發展、農業穩產、產業升級注入了關鍵活水。
讓丹江活水穿越鄂北崗地“旱包子”,智慧治水是關鍵突破。曾慶春介紹,建設者在270公里主干渠構筑起數字神經網——100套水位監測裝置如同流動的脈搏傳感器,500余臺智能監控構成全天候“電子哨兵”,“掌上鄂北”APP則讓調度指令實現“指尖秒達”,這個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的水利中樞,使得每滴水都帶著精準坐標奔涌向前。
碧水東流背后,生態治理更顯匠心獨運。工程團隊完成漢江中下游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濕地生態工程等生態補償項目,形成綠色過濾帶;渠岸陸生生物廊道構建中,1.8萬余株喬灌木織就生態綠網,為384種動物營造棲息家園。“我們還在干渠兩側劃分水源保護區,高標準建成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Ⅱ類以上水質穩定覆蓋,確保‘一渠清水永續東流’。”曾慶春介紹。
站在新起點,鄂北工程正向“最后一公里”民生工程發力。曾慶春透露,通過延伸供水網絡、優化調配機制,未來將惠及更多干旱區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