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曹雯 通訊員 吳慕楓 黎軍
坊間一直有“黃岡教育看黃梅”的說法,當地老百姓因教育而自豪——該縣連續24年獲得黃岡市高考質量特別優秀獎,黃梅一中一本上線率突破80%。
然而,在8月底召開的全縣教育大會上,黃梅縣教育局局長王政卻將話題聚焦在“立德樹人”上:“比分數更可貴的,是孩子們眼中愈發明亮的光彩,決不能‘重智輕德’‘重分輕能’。”
破除“唯分數論”痼疾,教育大縣黃梅正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為契機,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從追求“分數”到聚焦“育人”,探索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新路徑。
高考光環下的教育反思
黃梅自古崇文重教,基礎教育在全省有影響。2025年高考成績再創輝煌:一本上線人數首破兩千人,過線率25%;本科過線4587人,過線率56.4%;“中國縣域中學百強”黃梅一中一本過線率首超八成達83.25%,本科過線率99.3%。

黃梅一中入選“中國縣域中學百強”。 受訪方供圖
耀眼數字背后,教育工作者們清醒地看到了更深層的問題:“小眼鏡”“小胖墩”“小焦慮”等問題趨向低齡化、高發化。王政直言不諱:“有的學校把‘升學率’當作唯一目標,體育課、美術課為考試讓路;有的校長只抓分數,忽視學生品德養成。”
這些問題并非黃梅獨有,但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黃梅首先感受到了這種失衡帶來的壓力。教育評價導向不科學,對學校、教師、學生的評價仍然看重升學率、分數等“硬指標”。
破題從轉變觀念開始。2025年全縣教育大會上,“五育并舉”成為關鍵詞。該縣提出:依托本土紅色資源和非遺文化,建成15個以上“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將黃梅戲融入音樂課、黃梅挑花教學融入勞動課程;保障體、美、勞和科學教育課時與條件,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有效控制近視率、肥胖率,三年建成20所美育特色學校、20個校外勞動實踐基地。
五育并舉的系統工程
教育變革需要堅實保障,黃梅縣打出“人、財、物”組合拳,突破口選在最基礎的辦學條件改善上:整合資金1000萬元改善農村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統籌資金1000萬元配齊配好中小學校功能室、運動場、微機室等。
“確保每個鄉鎮至少辦好1所優質初中、1所優質小學、1所公辦幼兒園,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這已經成為黃梅教育人的共識。
龍感湖中心小學沙湖校區的科學教室內,孩子們正在操作新配的實驗器材。這所農村學校去年獲批“省科普學校”,校長毛萍欣喜地說:“孩子們的眼睛更亮了,對世界的好奇心更強了。”

黃梅縣第一小學,書法老師正在指導學生練字。黃梅縣委宣傳部供圖
師資配置同樣關鍵。黃梅縣計劃三年內招聘義務教育階段教師570人以上,其中體藝、小學英語、心理健康等專業教師不少于330人。“讓師資配置更加合理,讓教師隊伍更有質量,讓教師待遇更有保障。”王政說。
在黃梅縣實驗中學苦竹校區,新來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周子文正在接待前來咨詢的學生。“以前孩子們有心事沒人說,現在有了專業疏導。”校長柳義忠說。
面對日益突出的學生心理問題,黃梅縣構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每兩周開設1課時心理健康課程,每所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每年組織1次心理健康監測。
“綠色分數”的教育追求
在黃梅縣第三小學蔡山校區,“梅鄉繡苑”挑花工作坊里,孩子們正專注地繡著花樣。校長王敏介紹:“孩子們在挑花中學會了靜心做事,這就是美育的力量。”

黃梅縣第三小學蔡山校區,孩子們正專注地繡著花樣。 黃梅縣委宣傳部供圖
黃梅挑花起源于元代,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非遺傳承融入美育課程,是黃梅縣“五育融合”的創新實踐。
“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在黃梅縣第一小學音樂教室,28歲的音樂教師劉莎妲輕舞水袖,孩子們有模有樣地跟著學唱。學校黨委書記崔金江說:“每周兩節音樂課,其中一節是黃梅戲,教師劉莎妲是中國戲曲學院畢業的專業演員。”

岳家拳傳承人雷超帶領孩子們操練拳法。黃梅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黃梅縣第四小學岳飛校區,岳家拳傳承人雷超帶領孩子們操練拳法。操場上喝聲震天,800年非遺在少年們的一招一式中煥發新生。“練拳后,孩子們更自信了。”家長陳御江說。
這種轉變體現在考核評價體系的調整上。黃梅縣提出“綠色分數”理念,不再單純以升學率和分數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
“摒棄‘唯分數論’,不是說不要分數,而是不要以犧牲學生身心健康的‘帶血含淚’的分數。”王政說,教育是慢功夫,就像養花種樹,需要扎根、施肥、等待,讓每一個生命都能自由、充分、全面、持續地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