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余瑾毅、通訊員林金國)9月10日,以“醫路傳薪·育見未來”為主題的武漢市首屆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教學大賽(簡稱教學大賽)第一場復賽——臨床醫學賽道(非手術類)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舉行,27名來自部省屬醫療單位,身兼醫學教師和臨床醫師雙重身份的選手在教師節這個特殊日子“賽課”。

該大賽由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武漢醫藥衛生學會聯合辦公室、武漢市第四醫院協辦。教學大賽摒棄僅由專家評委打分的慣例,創新引入30名學員參與打分,且打分權重各為50%,實現對選手教學內容、教學能力與教學效果的綜合考量。復賽課程涵蓋多個醫學領域,既有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規范,也有罕見病的識別診斷,體現了武漢地區醫學教育的高水平和全面性。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趙鑫,通過世界名畫《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切入腓骨肌萎縮癥這一罕見基因性疾病,一下子就抓住了包括評委在內的全場觀眾的注意力。“我對醫學教育很感興趣,關注和參加過很多教學比賽。武漢市舉行這場比賽,從比賽形式、賽道設置到評價體系都有很多創新,令人耳目一新。”趙鑫說。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程會會目前在該院麻醉科負責教學,每周有兩次針對規培醫生、進修醫生以及低年資醫生的集中教學。“醫生是個很特殊的職業,終身學習對于所有醫生都非常重要,也就是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程會會稱:“這次大賽體現了武漢市對醫學繼續教育的重視,我很高興能參與其中。”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萬菁菁除了在院內開展教學,還經常前往醫聯體單位開展教學。她坦言,今天她帶來的關于罕見心電圖表現的課程,基層醫療單位較少遇到這類病例。如果是針對醫聯體等基層單位或者低年資醫生進行培訓,她會對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從而增強學員獲得感。
“雖然這位老師講的內容不是我的專業領域,但聽起來一點也不枯燥,部分內容稍加改造完全可以成為優秀醫學科普作品。”學員評委、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規培醫生聶振倫對萬菁菁參賽課程深有感觸。
此外,教學大賽還創新設計教學模式,參賽選手既可選擇在授課形式進行10分鐘教學單元精講,亦可通過討論形式組織15分鐘病例深度研討。在一場關于兒童皮疹的課堂討論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張雅芝通過積極引導和專業點評,讓很多非相關專業的觀眾也對該疾病的預防、發現、治療有了一定了解。
“從實際學習效果來評價教學質量,能夠促使老師們更加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實際收獲。”觀摩觀眾、武漢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李永霞表示:“我們最歡迎的是能幫我們解決臨床問題的好老師。”
專家評委、武漢市肺科醫院院長羅光偉認為,醫學繼續教育是對醫務人員進行終身教育的過程,旨在幫助醫務人員適應醫學領域的快速發展。而醫學科普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兩者的結合不僅可以將先進的醫學知識和技術普及到公眾中去,還能為醫務人員提供更為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形成雙向促進的良好局面。
大賽于教師節當日啟動復賽,更是凸顯了“傳道授業解惑”的醫學教育初心。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教學大賽構筑了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它精準聚焦“雙師型”這一核心資源,致力于破解臨床與教學結合不足難題,從源頭上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守護人民健康。這不僅是教學技能的比拼,更是對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戰略的生動貫徹,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創新動力。
另悉,9月10日至10月14日,來自武漢市50家醫療機構的252名教學骨干將圍繞臨床醫學、中醫學、護理學和預防醫學四大專業領域,通過教學大賽七場復賽爭奪10月下旬舉行的決賽資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