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馬文俊、通訊員陳雅嵐)五年砥礪,五年跨越。9月10日,“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武漢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上獲悉,“十四五”以來,武漢市實現從“復元打平”到“跨越2萬億”的歷史性轉折,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十、中部第一,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25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規模與增速均位列第5。
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加速成長
走進東湖科學城,大科學裝置林立,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在攻關前沿技術。五年來,武漢建成1家國家實驗室、2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和8家湖北實驗室,布局10個大科學裝置,在閃存芯片、腦機接口等領域涌現出一批世界領先成果。2024年,武漢獲國家科技獎勵19項,總數全國第二。
產業升級步伐堅實。“965”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高新技術企業達1.65萬家,三年實現翻番。光電子信息產業沖向萬億級,集成電路、下一代信息網絡躋身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集群。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業態蓬勃興起。
數字經濟成為新引擎。武漢躍居全國數字經濟十強,中部數據要素市場第一。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50%,三年提升3個百分點。超過2500家規上數字企業、13.86萬家經營主體在此匯聚,多個細分領域誕生全國“上市第一股”。
雙循環聯動,開放樞紐功能增強
消費市場活力涌動。武漢加快建設國家消費中心城市,擁有4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5家國家級電商示范企業。大型商業網點超750個,限上商貿企業五年翻番至6709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從“十三五”的3.0%躍升至8.8%。
交通物流通聯世界。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試運行,天河機場第三跑道投用,花湖機場新開12條國際貨運航線、17條低空航線。中歐班列線路延至58條,輻射40國120城,武漢成為全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之一。全市A級以上物流企業455家,全國最多。
外貿進出口提質增效。湖北自貿試驗區武漢片區制度創新獲全國推廣,外貿實績企業超4000家,三大綜保區進出口規模破千億元。2024年,進出口總額達4033.5億元,年均增長10.7%,武漢被評為全國外貿穩定和創新發展十大優秀城市之一。
城市提質,綠色轉型擦亮底色
城市空間更優。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復,“北峰、南澤、中都會”格局錨固,“多中心、組團式”布局清晰成形。
建設更新同步。五年改造老舊小區1464個,建成340個完整社區,50余處歷史建筑煥發新生。海綿城市標準達標面積超50%。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布局,智算規模副省級城市第六,全國首個“雙萬兆示范社區”落地常青花園。
治理效能提升。武漢率先推行社區工作者“四崗十八級”職級序列,建成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實現“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民生支出占公共預算支出78.8%,更多資源“投資于人”。
生態保護卓有成效。長江武漢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江豚頻頻現身。東湖成為全國示范河湖,武漢獲評全球首個人口過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大氣、水治理能力達到國內一流,綠色工廠、碳市場建設全國領先。
五年轉型,武漢以創新驅動重塑發展動力,以開放樞紐融入雙循環,以綠色低碳繪就生態底色,走出了一條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