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友釣起一條青魚,趙宗林(左)過來幫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曉君 攝)

掃碼看視頻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凱 陳義超
通訊員 熊向華 皋香
“今日入塘青魚、草魚、鳊魚各1000斤。”
8月30日下午,宜昌市點軍區聯棚鄉長嶺村的山坳里,嶺秀國際垂釣中心混養塘邊圍滿釣友,垂釣中心負責人趙宗林一邊招呼工作人員放魚,一邊幫粉絲拍照。
48歲的趙宗林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人,早年在貴州做建筑工程,這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釣魚。
廣東、江蘇、湖南、河南、山東……10年間,趙宗林幾乎跑遍全國各大釣場。
起初,趙宗林釣魚只為消遣,后來他發現,很多城市的釣場遠離城區,且沒有一個綜合路亞、混養、競技、巨物等形式的釣場。為了切換釣點,很多釣友的精力都浪費在路上。
經過深思熟慮后,他決定從魚塘里,“釣”一條不一樣的“魚”。
愛好做成生意,原來處處是學問
2022年,趙宗林與朋友共同投資建釣場:“現在釣魚愛好者越來越多,如果交通方便、環境舒適,又能過足釣癮,肯定不愁生意。”
他攤開地圖物色場地,要求場地達100畝以上,且距離城區不超過20公里。
很快,點軍區宜長大道旁、離城區不到10公里的一個山坳,被他一眼相中。
2023年底,釣場開建。在外人看來,釣魚無非是拿著漁竿、看著魚漂等魚上鉤,但實際上,要做成一門生意,卻“處處是學問”——
釣魚圈里,有人喜歡釣青魚、草魚之類的大體形魚,有人喜歡釣鯽魚、鯉魚等小體形魚,有人喜歡用擬餌,以路亞的方式釣攻擊性魚種,還有人喜歡競技比賽。更資深的釣友,會在不同釣魚場景中來回切換。
為了讓釣友們“想怎么釣都行、想釣什么都有”,趙宗林謀劃了9個池塘,4個競技塘、2個混養塘、2個巨物塘和1個路亞塘,占地110畝,總投資過千萬元。
誰知池塘剛挖好,就“翻車”了:湖北省釣魚運動協會的專家提醒他,池塘朝向不對,不方便看魚漂。
原來,要想讓釣友看清楚魚漂,在規劃池塘朝向時,就要考慮太陽光照和水面反射等問題。趙宗林二話不說,將整個魚池開挖方案推翻重來,多花了10多萬元。
池塘內,魚的密度與釣友中魚率成正比。高密度魚塘不僅對水質要求高,魚體活性、水氧含量等也需要統籌考慮。
“這池子里有幾千尾30斤以上的青魚,年齡均在5年以上。”趙宗林指著巨物塘說,為了這些“大家伙”,他幾乎尋遍省內大型水產養殖場。為了讓每一條魚都不缺氧,他還跑到廣東、湖南、江蘇等地學習魚池供氧、調水技術。
以客戶為中心,把服務做到極致
今年“五一”,趙宗林的釣場試營業。
“起初一周加一次魚,現在三天加一次,忙不過來!”趙宗林說,釣場門票價格為100元至900元,時長為5小時到8小時不等,可承接500人規模的各類垂釣比賽。眼下,他每天要接待近百名釣友,就連500萬粉絲的網紅釣客“鯽魚大叔”也慕名而來。
考慮到釣客裝備多,釣場將大堤設計成兩車道,釣友可以直接開車到釣位;夏天光照炙熱,釣場便在每個釣位支起遮陽傘;為方便釣友給夜釣燈、手機充電,每排釣位均設有電源插座……
“不管做什么生意,只有以客戶為中心,才能留得住客戶。”他說,釣場還打算安裝“北斗+”智慧系統,引進無人車、無人機配送、物聯網智能電子秤等服務,提升釣場的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
宜昌市釣魚運動協會會長李海增介紹,垂釣是個非常有前景的小眾創業賽道,僅宜昌市的釣魚愛好者就有5萬人,且有很強的消費帶動能力。
村民王坤此前在城區開鹵菜店,眼看釣場人氣漸旺,他回家開起農家樂。“盒飯、火鍋、漁具,釣友需要啥就賣啥,最高一天收入500多元。”王坤很滿足。
聯棚鄉黨委書記熊文禮介紹,釣場周邊的錦瑟時光農樂園、云松庭院、畫上人家等20余家農家樂客流量明顯上升,“趙老板還和村里謀劃,打算征集農戶閑置房屋,改造為民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