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小雅和女兒共舉錄取通知書。受訪者供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歆、通訊員徐湘穎、陳佳璇)“不要因為身份或年齡框限自己,無論年紀、身份,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和自由。”9月10日,26歲的趙小雅前往武漢科技大學報到,經過2次考研奮戰后,她終于如愿以償,成為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的碩士研究生。
2022年,從浙江師范大學畢業后,趙小雅與丈夫在武漢定居。懷孕期間,不甘于時間流逝的她,渴望自我提升,毅然決定考研。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預產期提前讓她在產后最虛弱的月子期間迎來了第一次考試。身體的疲憊與新生兒的啼哭,讓她難以專注,最終考研失利。
這次失利讓趙小雅一度陷入迷茫。當她決定二次考研時,耳邊不乏質疑聲,這讓她的內心備受煎熬。“我糾結了很久,覺得自己學也沒學好,娃也沒陪好。”在“好媽媽”和“追夢者”兩個角色間拉扯,讓她深陷自責與愧疚。
就在趙小雅搖擺不定時,她的家庭筑起了最堅強的后盾。母親從老家趕來,專心幫她帶娃,并堅定地告訴她:“你肯定能行!不用在意外界的眼光,專注于自身的成長就好。”擁有博士后學歷的丈夫,則在趙小雅因知識點繁雜而焦慮時用自己的科研經歷開導她:“考研就像做實驗,結果未知,但過程本身就是收獲。去做了,總會有結果;可若是不做,就永遠一無所有。”為了幫她解壓,家人會在周末安排戶外燒烤或露營,丈夫也會在她心煩意亂的夜晚,帶她去吃大餐、看電影,讓緊繃的神經得到短暫的放松。
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趙小雅心無旁騖,為自己制定了嚴苛的時間表。
每天清晨六點半,她準時起床,擠上地鐵去自習室,一學就是一天。中午,她會雷打不動地與家人視頻,看看女兒的笑臉,那是她最有效的“充電”方式。晚上七點回家,她會先花兩小時陪伴女兒、哄她入睡,之后便繼續挑燈夜戰,畫專業課手繪、背英語單詞。
考研結果公示那天,公公婆婆比她還緊張,第一時間查到喜訊后激動地向她報喜,全家人的祝賀紅包也立刻“刷屏”了微信群。“回頭看,真的很佩服那個沒有放棄的自己。”趙小雅感慨。
對于未來,她充滿期待。“武科大學術氛圍好,離家也近,能讓我更好地平衡學業與家庭。”她計劃在讀研期間專注于學術,同時,她也希望在女兒上幼兒園前,能給予她一個最快樂的童年。
趙小雅說,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不僅是一次學歷的提升,更是一次自我價值的證明:“‘媽媽’不是身份的枷鎖,而是帶著愛與責任、奔赴更廣闊世界的鎧甲。”

趙小雅在自習室學習 受訪者供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