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鄲、王艷華、通訊員李斌)在湖北,越來越多的廢棄礦山,正蛻變為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生態招牌”。發布會上,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萬滋仁表示,全省已修復廢棄礦山(礦點)數量695個,全省62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生態修復面積達9.66萬畝。
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街靈山村曾是一個常年塵土飛揚的礦山村。自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以來,靈山村周邊的采石場全部關停。經過生態修復治理,如今,靈山礦區已蛻變為春有花海、秋可賞葉的“靈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累計游客接待量達2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800萬元。
靈山礦區的蛻變是全省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生動寫照。當前,全省各地陸續高標準完成長江沿岸10公里范圍內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修復,累計修復面積超3.5萬畝。
今年5月,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了《2025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競爭性選拔結果公示》,湖北“長江重點生態功能區大別山南麓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成功入選,這是湖北連續第三年成功申報國家級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目前,示范項目已完成修復面積2.3萬畝,修復廢棄礦山(礦點)數量695個。
為盤活廢棄礦山資源,將更多礦山的“生態傷疤”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招牌”,“十四五”期間,省自然資源廳制定出臺了多項措施,以“一舉多得”理念推進礦山修復提質增效。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有62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總投資62.08億元,生態修復面積9.66萬畝。
萬滋仁介紹,當前湖北正扎實開展全省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三年“清零”行動,力爭2026年底前在全國率先實現礦山存量任務“清零”,做強做亮“礦山修復”示范品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