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運任務標識,由運-20和殲-20飛機側影,以及志愿軍戰士雕塑圖案組成
湖北日報評論員 付勤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由我空軍運-20專機從韓國迎回。
72年前的這一天,1953年9月12日,彭德懷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報告中有這樣一段振奮人心的話:“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此次執行接運任務的運-20 ,曾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中接受檢閱。掠過長空的飛行編隊,披掛著“英雄回家-2025”的任務標識。
70多年前,平均年齡只有二十歲的志愿軍戰士們高唱著“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義無反顧踏過冰封的江面。
70多年后,曾翱翔于天安門上空昂揚接受祖國檢閱的“鯤鵬”,滿載著中國人民的期待和敬意,迎接英靈歸航。
70多年前,新中國剛剛開始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化進程剛剛起步。
70多年后,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即將收官,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制造體系,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接棒,也是對一個聲音的時空回響:霸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運-20機長周函說,用受閱運-20接英雄回家,意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中華民族曾飽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之害和蹂躪之苦,更深深地懂得戰爭之殘酷、和平之珍貴。英烈用年輕壯麗的熱血,奠定了新中國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基石。我們以國家最崇高的禮遇,接引英雄魂歸故土。莊嚴的儀式已持續了整整12年,不僅是為了銘記,更是為了警醒:和平不是世界的常態,而是需要無數人以生命去守護的珍貴成果。中國從戰火中走來的歷程,讓我們比任何民族都更懂得“敢戰方能止戰”的勇毅無畏,也更珍惜“歲月靜好”背后的如山之重。
世界依然紛擾不止,英烈們用生命鑄就的和平豐碑,巍巍矗立在蒼穹之下:唯有銘記犧牲,才能珍惜當下;唯有直面歷史,才能走向未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