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東京9月12日電(記者岳晨星、梁晨)今年夏天東京創紀錄的炎熱,讓已退役多年的馬拉松運動員谷口浩美回想起往事。1991年在這里舉辦的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他正是在異常濕熱的酷暑中率先沖過終點,為日本隊贏得首枚田徑世錦賽金牌。
“當時能夠獲勝,確實有占據地利的因素,外國選手很少在這樣炎熱、濕度又高的環境里比賽,而我們習慣了這種氣候。加上比賽在本土舉行,又是馬拉松項目,我就想著拼盡全力。”65歲的谷口浩美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據他回憶,賽前他并不被外界看好,更談不上爭奪金牌,大家的焦點都聚集在另一位日本選手中山竹通身上。更早些時候,谷口浩美因落選漢城奧運會而心灰意冷,甚至一度想要退役,后來在周圍人的鼓勵和支持下才堅持下來。“緣分讓我重新挑戰馬拉松,算是一個再出發吧。”
從被忽視的選手到為日本奪得首枚田徑世錦賽金牌,這似乎也是谷口浩美馬拉松生涯的縮影。
“在我成長的時代,因為窮,為了生活,運動就成了寄托,然后走上馬拉松這條路。”谷口浩美說,在日本,跑步這條賽道從校園一直通向社會——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層層相接;畢業之后,企業層面也有“全日本實業團驛傳(接力長跑)”等賽事,精英跑者有了持續提升的平臺。
尤其是往返東京與箱根的大學生馬拉松接力賽“箱根驛傳”歷史悠久,至今已舉辦101屆,社會關注度與賽事規模持續攀升。在這樣的土壤中,運動員成長迅速,日本長跑也在“驛傳”這一賽制下形成了強勁的整體競爭力。
“從中學、高中、大學到社會,整個馬拉松人生中都有‘驛傳’這條主線。目標很明確:如果你想努力,就有清晰的終點。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到最后,但對真正想跑、實力足夠強的人來說,這條路是為你敞開的。”
大學時期,谷口浩美代表日本體育大學連續三年參加箱根驛傳,他跑的第六賽段是下坡路。如今這一賽段的安排已成為全隊戰略中的關鍵,但在當時往往被視作“棄子”。
谷口浩美解釋道,“棄子”的意思是,在這個賽段派出即便跑廢了也沒關系的選手。因為跑下坡,膝蓋還有大腿前側的肌肉很容易受傷,基本上那些不太可能有進步的選手,或者練習量不足的選手,就會被派去跑第六賽段。各隊伍都會派出第10、第11名左右的選手。
“而我在那里拼命跑,把分段紀錄都刷新了。”
在他看來,長跑不僅需要速度,更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在貫穿生涯的馬拉松教育中,他認為慢也沒關系,只要跑完全程,就說明這個孩子有毅力,值得培養,“因為長跑本質上是耐力的教育”。
他舉例說,小學、初中時跑得快的孩子確實很快,但跑得慢的孩子,到了大學可能反而成長為最快的。為了讓他們對速度感興趣、不輕易放棄,這樣培養下去,在成長過程中或許就會發生變化。這樣也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馬拉松這項運動中來。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谷口浩美在中途補給時被后方選手踩到左腳鞋后跟,不慎摔倒,賽前被寄予厚望的他最終排名第八無緣獎牌。賽后接受采訪時,他也只是苦笑著說:“我摔倒了。”
退役后,谷口浩美也并未遠離馬拉松,他依然在指導青少年,將自己的經驗和理念傳遞下去。
“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跑得再快的人也不能一直維持同樣的速度跑40公里,就像龜兔賽跑一樣,關鍵在于是否相信自己在某個時間點能夠超越兔子,并堅持跑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