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文明如潮,弦歌浩蕩。長江不僅是一條地理上的河流,更是一幅流淌在中華民族文脈中的精神長卷。
9月12日,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盛大啟幕,開幕式邀請了中宣部文藝局原局長劉漢俊、《人民文學》副主編鄧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等在長江畔暢談長江文明,解讀文化魅力。

長江與黃河同為中華民族母親河,共同促進了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三位學者從“博大精深”“萬古江河”“熱愛”三個視角來形容心目中的長江。
劉漢俊認為,長江文化博大精深,長江文明集中體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大突出特性。長江流域擁有大量世界級和國家級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實證了中華民族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體現了連續性;長江文化具有開山劈嶺、勇往直前的創新性,推動了中華文明進步;長江干流及眾多支流湖泊呈現出“百川東到海,萬流歸宗”的自然統一性,其文化中的統合基因為中華文明統一性奠定底色;長江流域復雜的地貌與多樣性,造就了其文化的多樣性與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體現流域上下同心共濟、善待長江,實現水利天下與和諧發展。他認為,這五大特性也是長江文明對中華文明的突出貢獻。
鄧凱從地理、歷史、文化維度闡述了長江的古老、包容以及其文明靈動、開放、融合等特質。他重點從長江文化傳承發展的角度,闡述長江以其壯闊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歷代文人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來源。
嘉賓們不約而同為“藝術的盛會 人民的節日”熱情點贊。在長江邊長大的劉醒龍說,“長江哺育著這方土地,這里的人們也深愛著長江。”他認為,長江文化藝術季最大的成功在于人民性,開創性地讓廣大群眾廣泛參與進來,且涉及文化藝術各個領域,激發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生活、對生命、對家鄉熱土、對長江的熱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