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陳嶼、通訊員張惠雯)9月12日,由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指導、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承辦的第三屆農作物轉化體性狀對比試驗現場觀摩活動(湖北)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漢川基地舉辦。本活動首次落地南方生態區,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的決策部署,推動優秀轉化體的篩選、挖掘與產業化應用,促進科研單位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來自全國育種企業、科研教學機構的150余位代表現場觀摩了參試作物的田間表現,圍繞生物育種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開展了交流研討。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檢定處處長陳紅、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科技與人才處一級調研員柯楓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長王新發等領導出席活動。
本次田間觀摩活動共征集了42份生物育種材料參試,包括玉米、大豆、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試驗內容涵蓋靶標害蟲抗性、目標除草劑耐受性以及改良農藝性狀等。在現場可以觀察到轉基因抗蟲玉米和大豆對棉鈴蟲、玉米螟、粘蟲等常見害蟲的良好抗性,其葉片完好無損,而對照品種則蟲孔密布、植株生長遲緩。此外,本次活動還涌現出一批株型改良的玉米、大豆和水稻,展現出高產、耐密植、宜機收等優勢,有助于實現規?;N植和節本增效,為糧食增產提供新的選擇。

柯楓英調研員說:“此次活動共同親眼見證了科技賦能農業的生動圖景,無論是大豆的除草劑耐受性,還是玉米的抗蟲性狀,都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力?!?/p>
王新發副所長表示,油料所將繼續發揮在油料生物技術研究與安全評價領域的特色優勢和引領作用,全力以赴保障國家油料供給安全、助力種業振興行動。
特邀專家天津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王永所長表示,該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參試種類和數量有了很大提升,基因編輯轉化體越來越多。此次活動暢通了性狀研發單位、育種企業和檢測機構之間的合作渠道,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本次湖北漢川農作物轉化體性狀對比試驗涵蓋農作物種類豐富、性狀類型多樣,充分展現了生物育種技術的創新潛力。通過田間現場觀摩,研發單位直觀展示了優良轉化體的突出特性,并與育種企業進行精準需求對接。觀摩活動結束后舉行了研發單位和育種企業的合作簽約儀式,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7家研發單位,與中墾錦繡華農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康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育種企業現場簽訂了合作協議,有效推動了優秀轉化體的產業化應用。

陳紅處長在講話中表示,生物育種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芯片工程”,是搶占全球種業制高點的“戰略必爭”。本次活動是今年全國(吉林、四川、河南、湖北)四場觀摩活動之一,通過以“田間為考場、性狀為考題、實效為答案”,搭建了“曬成果、驗實效、促合作”的高效平臺,讓真正有競爭力的轉化體“脫穎而出”,讓產業鏈上的“斷點”加速“連通”,為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種業振興注入了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