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榮華

韓立文

徐乃超

呂東

丁亞麗

衡飛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孝武 通訊員 劉杰 常夢星 羅明 實習生 劉彤
9月11日,全國老兵宣講團“紅色基因永傳承、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巡回宣講報告會在武漢舉辦。
來自全國各地的6位老兵宣講團成員中,有的17年如一日扎根宣講一線,有的用自己一生傳承軍魂,有的帶著妻子在戈壁荒漠中守衛國門,有的志愿服務足跡達20萬公里,有的21年間6150次勇闖火海,有的從擦鞋創業到帶動600余人就業。
紅色故事令人動容,聲聲講述直抵人心。讓我們一起走近這6位老兵……
湖北紅安17年扎根一線的紅色講解員
聶榮華
做大別山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9月11日上午,全國老兵宣講團“紅色基因永傳承 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巡回宣講報告會在湖北武漢舉行。作為一名曾經的通信女兵,在紅色宣講一線宣講大別山精神17年的講解員,來自湖北紅安的聶榮華第一個上臺宣講。
“每當看到孩子們在英烈墻前挺直身板行隊禮、朝氣蓬勃的青年在文物展柜前久久佇立、白發蒼蒼的老戰士在紀念碑前顫巍巍地擦拭眼角的淚水時,我愈發堅信:大別山精神不是歷史的回聲,而是時代的號角;不是靜態的文物,而是不竭的動力;不是塵封的記憶,而是永恒的火種?!睆男≡诩t安長大的聶榮華,認為自己有責任讓革命歷史“活”起來,讓大別山精神“傳”下去,讓更多人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
聶榮華說,翻開紅安的革命史冊,一個個閃亮的名字如同耀眼的星河照亮歷史的長空。1927年11月,黃麻起義的槍聲劃破夜空,3萬多名農民自衛軍高舉火把沖向黃安縣城,打響了大別山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戰斗中,21歲的總指揮潘忠汝身先士卒,7次率隊沖鋒陷陣,腹部中彈后仍捂著傷口指揮戰斗,直至壯烈犧牲。他臨終前的遺愿震撼人心:“我死了,也要看著同志們把紅旗插上黃安城!”這份“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讓紅旗在黃安城頭高高飄揚,讓“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精神在歲月長河中愈發璀璨。
“堪稱‘紅二十五軍軍魂’的吳煥先,同樣以赤誠書寫傳奇?!甭櫂s華介紹,1933年,部隊面臨斷糧絕境,他將全家翻山越嶺乞討來的救命糧悉數送進紅軍炊灶,而他年邁的母親和身懷六甲的妻子卻在乞討路上餓死。1935年,在甘肅涇川四坡村的戰斗中,28歲的吳煥先為掩護部隊轉移,不幸中彈犧牲。犧牲前,他緊握手中的鋼槍,反復念叨“要守住大別山,要緊跟共產黨走”。這份舍家為國的赤誠與至死不渝的信念,永遠鐫刻在大別山的革命豐碑上。
“作為黃麻紀念園的一名紅色宣講員,我深知,弘揚大別山精神,既是對革命先輩的告慰,更是對未來的莊嚴承諾。”聶榮華說,今天的紅安,退役軍人們以“退役不褪色”的擔當,在平凡崗位上續寫著大別山精神的時代華章,大別山精神從未因時代變遷而褪色,反而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愈發厚重鮮活。
內蒙古首個戍邊夫妻警務室負責人
徐乃超
把家安在戈壁荒漠的國境線上
在人跡罕至的戈壁荒漠中,他帶著妻子一起守衛國門,建起戍邊夫妻警務室,把家安在了國境線上。9月11日上午,全國老兵宣講團“紅色基因永傳承 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巡回宣講報告會在漢舉行,90后最美退役軍人徐乃超講述了他舉家扎根邊疆的感人故事。
出生于1991年11月的徐乃超,于2008年12月入伍,戍守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邊防線上,先后榮立三等功1次,受到嘉獎5次。2019年,從軍11年的徐乃超隨武警邊防部隊轉隸國家移民管理局,脫下橄欖綠,換上藏青藍,成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我主動申請扎根中蒙邊境地區的派出所,在那片人跡罕至的戈壁荒漠淬煉自己。”徐乃超介紹,3年后支隊決定在邊境線上新建抵邊警務室,他又毫不猶豫報了名??煞畔码娫挘钟悬c猶豫,該怎么和愛人說呢?
“我倆當時結婚才一年,本來就聚少離多,當他說要去更加偏遠的警務室時,我一開始有點驚訝?!逼拮永钗哪日f,自己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跟他一起去戍邊,“好男兒志在四方,他守著邊,就讓我守著他。”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戍邊夫妻警務室就這樣成立了,夫妻倆在邊境線上安下了家。初到警務室那天,大自然就給他們一個下馬威。連續3天的特大沙塵暴,把天地攪成混濁的黃色,讓夫妻倆頓時領教了傳說中“生命禁區”的威力。在邊境線上,電力全靠太陽能板和蓄電池維持,用水要去8公里外的水井拉運,一年200多天要與風沙為伴,其艱苦程度超乎想象。
但邊境牧民的愛讓他們感到溫暖。2022年3月,徐乃超第一次帶妻子巡邏回來,牧民們早已在警務室等候——端著熱騰騰的餃子,拉來珍貴的生活用水。那一刻,李文娜眼含熱淚。她發揮自己的醫學專長,在邊境地區建起了便民衛生室,為農牧民提供醫療便利。3年多來,在3000余平方公里的邊境管理區和100余公里的邊境線上,夫妻倆累計開展聯合邊境踏查600余次,走訪居民800余次,幫助牧民群眾診療常見病40余次。
2023年6月,夫妻倆在荒蕪的戈壁灘上迎來了最珍貴的禮物——女兒“漠漠”?!啊腔哪哪?,這是我們守護的這片熱土的印記。邊境線上條件非常艱苦,我是帶著妻子去銀川的醫院里迎來這個小生命的?!毙炷顺嬖V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們夫妻倆在帶,小小年紀已經適應了荒漠戈壁惡劣的氣候。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兵,在祖國邊疆漫長的邊境線上,有無數像我們一樣的移民管理警察,將清澈的愛鑄入國門邊疆,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才讓祖國的版圖寸土不失,光榮應該屬于我的戰友們?!毙炷顺f。
新疆兵團“全國模范退役軍人”
丁亞麗
6150次勇闖火海搶救被困群眾近千人
從事消防工作21年,6150次勇闖火海、疏散遇險群眾1200余人,搶救被困群眾900多人,挽回經濟損失近億元。9月11日上午,全國老兵宣講團“紅色基因永傳承 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巡回宣講報告會在武漢舉行,當丁亞麗向聽眾說起這一組數據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今年40歲的丁亞麗,是新疆消防救援總隊石河子市支隊南子午路消防救援站指導員。2004年3月24日,在他正式成為消防員的第三天,遇到了職業生涯第一場大火。到達現場后,隊長命令新兵負責警戒,看著班長們逆行的背影,聽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丁亞麗攥緊的拳頭里全是汗水。從那天起,他養成了一個“怪習慣”:在三伏天里身著全套戰斗服訓練,讓自己“烤一烤”;在寒冬里,裹著被單睡,讓自己“凍一凍”,這讓他的手指和腳趾沒有一天是好的。
“之所以對自己這么狠,是因為我知道火場從來不給任何人重來一次的機會?!?006年5月8日,石河子一機械廠發生火災,就在消防隊員進入火場搜救時,由于屋頂長時間燃燒,混凝土開始掉落,所有人員來不及撤離,3000多平方米的球形屋頂突然坍塌,丁亞麗的戰友魏宏文不幸犧牲,年僅22歲。這次戰斗對丁亞麗的沖擊很大,他救得了別人,卻沒能把好兄弟救出來。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消防員手中的水槍,就是老百姓的生命權杖。
2018年,消防隊伍改革轉制后,工作職能由救火向“全災種”“大應急”拓展。面對“冰下打撈”這一應急救援難題,丁亞麗邊學習,邊鉆研,珍惜每一次培訓機會。2022年冬天,兩名群眾駕車橫穿水庫時連人帶車墜入冰水中。他帶隊到達現場后,附近的民間打撈隊勸說,“太危險,不具備打撈條件?!甭牭郊覍偎盒牧逊蔚目蘼?,丁亞麗與隊員們攜帶40公斤重的裝備,在零下28攝氏度的低溫天氣,多次潛入刺骨的冰窟里,連續奮戰1個多小時,將罹難者打撈上來。上岸后,丁亞麗凍得幾乎失去了意識。
丁亞麗牽頭成立了軍墾“火焰藍”志愿者服務隊,組織老兵開展各類公益活動1200余場次,服務群眾超5萬人次,無償獻血累計8萬毫升。他說,未來的20年,他依然會沖鋒在前,用自己的生命守護好一方百姓。
吉林“最美軍休干部”
韓立文
5年挖掘81位功勛老兵故事
有這樣一位老兵志愿者,年輕時他身披戎裝保家衛國,退役后他又身著“紅馬甲”投身公益事業,尋訪功勛老兵并堅持宣講他們的故事。9月11日,這位叫韓立文的老兵隨全國老兵宣講團來到武漢,受邀登臺宣講。曾經從軍30年的他,用一生傳承軍魂的故事,令現場聽眾感動不已。
“我和幾位退役戰友共同創建了長春市‘光榮之家’志愿者協會。說到這個協會,我要特別感謝雷鋒生前最親密的戰友喬安山老人。當年我還在部隊的時候,就聽過他的紅色宣講,從那時起,喬老便成了我心中的榜樣?!表n立文說,喬老年過八旬仍然在堅持宣講紅色故事,自己比他更年輕,更應該積極傳承紅色基因。
協會建立后,韓立文開啟了尋訪功勛老兵之旅。一次次真誠地叩門,終于得到了回應。有位老兵的兒子,從床底下拿出幾枚雖有銹跡卻沒有褪色的軍功章,這是他父親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戰斗獲得的。還有一位抗戰老英雄的日記本,紙張早已泛黃,但上面清晰地記錄著戰場上的生死瞬間。老人的孫女紅著眼眶說:“爺爺走之前,最擔心的就是那一代人經歷的事不再有人記得。”就這樣,歷時5年,81位功勛老兵的故事陸續被韓立文從時光的塵埃中打撈出來。其中,在解放戰爭中兩次榮立一等功的老兵韓玉良,還被央視和各大媒體關注報道。
在韓立文看來,老兵的榮譽和故事是國家記憶。他堅信,英雄的故事,不會被遺忘,不會被湮沒。從2020年開始,他先后組織了200余場國防教育宣講,陸續邀請部分老兵走進學校、社區,為上萬名學生、群眾宣講紅色故事。尋訪和宣講活動使越來越多的人被感動、被喚醒,越來越多的熱心人穿上了“光榮之家”志愿者的紅馬甲,尋找功勛老兵,傳承紅色基因。
堅持挖掘功勛老兵故事的韓立文,先后被授予吉林省“最美軍休干部”“優秀志愿者”“吉林好人”等榮譽。“這些沉甸甸的榮譽,不只屬于我一個人,它屬于長眠在烈士陵園里、沒能看到太平盛世的革命先輩,屬于深藏功名而默默耕耘一生的人民英雄,屬于千千萬萬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國防事業的每一位戰友?!表n立文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他會把尋找功勛老兵、宣講老兵故事的路一直走下去,讓永不褪色的軍魂成為代代相傳的信仰。
湖北黃石文明宣導志愿服務總隊長
呂東
26年志愿服務足跡20萬公里
9月11日上午,全國老兵宣講團“紅色基因永傳承 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巡回宣講報告會在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6位退役軍人先后登臺,講述關于信仰與責任的故事。其中一位講述者,黃石市文明宣導志愿服務總隊總隊長呂東講述自己“26年,20萬公里的服務足跡,相當于重走八次長征路……”的故事,深深感動現場聽眾。
在黃石,提到這位老兵,很多人想到的是“有事兒找東哥”。
1984年,呂東作為解放軍某部的連隊骨干,沖鋒戰斗在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的邊防前線。炮火連天,子彈呼嘯,他親眼看到年輕的戰友在身邊倒下,便化悲痛為力量猛烈還擊敵人。退役后,看著自己胸前的軍功章,眼前閃現著犧牲戰友的身影,他常常告誡自己,能活下來,就要替戰友們守護好這片土地和人民?!巴艘酆螅耶斶^公安,干過企業,也經歷過下崗的迷茫與艱辛。但軍人的血性告訴我,這不過是換一種方式繼續我的服役期?!眳螙|說。
“有事兒找東哥”的故事要從一張小紙條說起。在呂東住的社區,有197戶孤寡老人、獨居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為了能最快幫助他們,呂東在每戶門上都貼了一張志愿服務小紙條,上面寫著“東哥”及電話號碼。到目前,東哥熱線共接到6882個求助電話,大到搶險救難、老人病逝,小到鄰里糾紛、夫妻吵架,他說,每次求助電話的鈴聲響起,就是他沖鋒的號角。
呂東統計過,自己26年來的服務足跡,相當于重走了八次長征路。有一個家庭,丈夫病逝多年,妻子獨自撫養著一兒一女,兒子重度腦癱,生活不能自理,女兒還在上學,全家僅靠低保生活。呂東耐心地陪伴這個腦癱的孩子。每次他去,都能看到孩子眼里閃著喜悅的光亮。女兒的成績一直不好,呂東就經常鼓勵她,慢慢地,她變了,學習越來越刻苦,雙休日還會跟呂東一起去做志愿者。2023年,呂東認識的一位志愿者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醫生說她只有三個月的時間了。呂東兄妹義務陪護她住院治療,從自己的退休金里擠出大部分給她買營養品,幫她操辦女兒的婚禮,完成了她最后的心愿。因為愛與陪伴,她的生命奇跡般地延長了五個月。
一年365天,呂東最珍視的“正裝”,永遠是軍裝。他說,“東哥”的座右銘永遠是:“一日為兵,終生為民!”
天津“全國最美退役軍人”
衡飛
從擦鞋創業到帶動600余人就業
閱兵場上,他用雙腳踏出震撼的步伐;創業路上,他又從腳上的鞋子破題,掘得第一桶金。9月11日,全國“最美退役軍人”衡飛隨全國老兵宣講團來漢宣講。他的故事,似乎總是繞不開“腳”。
2005年,18歲的衡飛懷揣夢想來到軍營。和許多新兵一樣,他嘗到了“兵之初”的艱辛。直到老班長的一句話點醒了他:“真正的軍人就是要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從此,他下定決心,要淬火成鋼。功夫不負有心人,4年后,他的名字出現在國慶60周年閱兵方陣的名單上,成為閱兵方陣領隊的一名士官。“當我們的方陣如鐵甲洪流般走過長安街,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軍人的神圣,深刻感受到軍魂的力量?!焙怙w說。
2010年,衡飛退役,他抱著在部隊穿過的舊軍靴跑遍天津,卻發現無人能修。于是這讓他有了創業的想法:沒人干的活,我這個退役軍人來干!
衡飛很快和三位戰友搭起了擦鞋攤。沒想到開張首日,疑問比顧客先到?!爱斶^兵的人,咋混到給人擦鞋了?”衡飛當時心里很不是滋味,是不是這條路選錯了?第二天一覺醒來,他帶著三個戰友把招牌擦得锃亮,立下規矩:擦鞋如擦槍,要擦出態度;服務如作戰,要戰出尊嚴!在彌漫著鞋油味的小屋里,他們白天接待客戶,晚上關上門洗鞋修鞋。他在護理完每一雙鞋后,都會放入香包,還送鞋到家,以5塊錢的價格,做出了“五星級”的服務。就這樣口碑一點點積累,得到了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
擦鞋攤的成功讓衡飛看到了更大可能。2015年,他和戰友們一起創辦“飛浪洗衣”。2019年,憑借“退役軍人服務現役軍人”的競標理念,這家企業成為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國旗熨燙和洗衣服務保障商。入駐軍運村后,他和戰友簽下軍令狀,七天七夜吃住在廠房。金絲線易勾絲,就舉著放大鏡一針一線修補;特殊材質不能高溫,就調低溫度手工熨燙;遇到緊急任務,就用體溫烘干布料……當109個國家的旗幟在軍運村完美飄揚時,那一刻,他熱淚盈眶。
如今,“飛浪洗衣”已帶動600余人就業,其中390人是退役軍人。有人問他:“幫這么多人,你不怕被搶飯碗嗎?”衡飛說,他最大的驕傲不是企業做得多大,而是他們讓390塊“鐵坯”,在社會的大熔爐里重新煉成了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