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易雯 通訊員 黃賽
“過去班子鬧矛盾、信訪不斷,如今中藥材基地連成片,50多名脫貧戶在家門口就業。”9月11日,在隨州市強基層監督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府河鎮紀委干部熊梓煜講述的鈺山村蝶變故事,成為當地基層監督成效的生動注腳。鈺山村的轉變,是隨州探索“分類監督”等創新舉措,規范基層微權力運行的縮影。
分類施策,讓監督精準直擊“痛點”
“26個村按風險等級分類,高風險村實行全方位、專項類監督,中風險村采用點單式、高頻率的監督,低風險村則運用‘聽、訪、查、督、驗’五字工作法,主動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并跟蹤辦理。”府河鎮的分類監督機制,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直搗基層治理病灶。針對鈺山村這類高風險村莊,紀委監委全程跟蹤班子建設、項目推進,推動村里發展香稻種植、規模養殖等特色產業。
分類監督實施以來,府河鎮新增仙城山萬畝油茶示范片、涢潭鋪田園綜合體等11個集體產業項目,資產總值達600多萬元,實現了“監督效能”向“發展動能”的轉化。
在曾都區北郊街道,“五字工作法”讓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煥發新生。黃龍社區通過該方法收回1900余萬元無形資產權屬,連續三年為居民分紅90余萬元,“糊涂賬”變成了“明白錢”。
機制創新,把監督嵌入治理全鏈條
“路平了、燈亮了,現在傍晚散步的人都多了!”西城街道白云湖社區沿河小區居民李大姐的感慨,源于“365工作法”的全程護航。這個涵蓋日常、專項、交叉的“三類監督”,鎖定工程項目、惠民政策等“六個必查項”,兼具信息員、協調員等“五種角色”的工作機制,實現了365天無死角監督。
從老舊小區改造前征集民意,到施工中核查材料標準,再到竣工后評估整改效果,“365工作法”讓曾經的“臟亂差”小區蛻變為“舒心院”。
在萬店鎮,“三亮一評”工作法為和美鄉村建設筑牢防線。在李家灣項目中,監督人員發現,用于鋪設步道的地磚,質量參差不齊、顏色深淺不一,于是當場叫停項目,督促施工方全部更換,最終讓整齊的村居、筆直的道路成為村民眼中的“風景線”。近三年,該鎮250余個工程項目安全推進,7500萬元資金高效使用,背后正是“看質量、看進度、看安全”的剛性監督。
數字賦能,讓群眾監督“觸手可及”
“手機點一點,就能查補貼到沒到賬,有問題還能直接反映。”隨縣居民王大哥熟練操作著基層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這個實現政策公開、訴求反映、進度查詢、結果反饋“四鍵直達”的平臺,已成為群眾身邊的“監督哨”。
數據顯示,該平臺推廣以來,全市群眾訪問量達9.8萬人次,辦理訴求1343件,滿意率達99%;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信訪舉報110件,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5244件。
“連續三年,我們對加強基層監督作出專門部署,推動各地試點從‘單點突破’到‘連點成線’,再到‘串線成面’,逐步形成百花齊放的工作格局。”隨州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整合監督力量、創新監督方式、補齊監督短板,攥緊監督“拳頭”,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讓基層監督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群眾利益的“守護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