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提要
只有把過緊日子當作習慣,以嚴實作風、務實行動,把錢管好用好,黨政機關的“節約指數”才能變成群眾的“幸福指數”和發展的“健康指數”。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張雙雙
黃岡市創新資產共用共享模式,建立“公物倉”合理調配辦公設備,讓閑置資源“活”起來;不少黨政機關推行無紙化辦公,以數字化手段破解傳統辦公模式痛點……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施行以來,湖北多地多部門從細節處發力,進一步擰緊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的“螺栓”。
過緊日子,首先緊的是浪費的口子。有一種浪費叫“不以為意”:會場上,喝了幾口的礦泉水被隨手丟棄;下班后,人走燈不滅、空調一直吹;打印材料,為了一些小細節翻來覆去重新打印,這些“微浪費”累積起來,就是不小的損耗。還有一種浪費叫“盲目鋪張”:一些地方熱衷裝點門面,大搞裝修和面子工程,新建設施使用率不高,甚至成了“半拉子”工程,這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造成的浪費,不僅空耗財政,更寒了群眾的心。收緊不該敞開的支出閘門,才能推動黨政機關管好錢袋子、理順賬本子、守好家底子。
過緊日子,不是單純追求省錢,如果在理解和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也可能陷入誤區。比如,將過緊日子簡單理解為少花錢或不花錢,采取“一刀切”的壓減方式,忽視了實際工作需求和公共服務質量。再比如,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與地方發展熱潮對立起來,錯誤地認為節約開支會削弱干部積極性、減少民生投入或阻礙消費增長。這些片面認識容易導致實際工作中出現新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與“節用裕民”的初衷背道而馳。
省下不該花的錢,是為了保障該花的錢。大幅壓減非急需、非剛性的支出,為的是把更多財政資源騰出來用于民生與發展的關鍵領域。緊政府不能緊民生,要把節省下來的寶貴資金真正用到社保、就業、創業、社會救濟等惠民生、利民情的刀刃上,為群眾扎扎實實地辦實事、辦好事。老百姓的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有了保障,消費自然就會活躍起來。
過緊日子既是一種紀律要求,也是一場能力考驗。既不能簡單地勒緊褲腰帶不花一分錢,更不能以沒預算為借口不干事。優化績效管理,加強資金使用的事前評估、事中監管和事后評價,確保每一筆錢都花在刀刃上。強化監督問責,對執行中出現的過度簡化、機械操作、轉嫁負擔等問題及時糾偏,對打著“過緊日子”旗號不作為、慢作為,影響工作和群眾利益的行為嚴肅查處。唯有把嚴格的紀律要求與精細化的治理智慧結合起來,才能讓過緊日子真正成為提質增效、惠及民生的有力抓手。
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長久之計。只有把過緊日子當作習慣,以嚴實作風、務實行動,把錢管好用好,黨政機關的“節約指數”才能變成群眾的“幸福指數”和發展的“健康指數”。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