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忙的霍爾果斯口岸。(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機場有擺渡車,渡口有擺渡船,而在霍爾果斯,有5000名擺渡人。
霍爾果斯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陸路口岸,2024年,從這里出口的國產汽車達42.1萬輛。正是這種火爆,催生了擺渡人這個全新的職業,他們駕駛國產新車通關,送到對面的哈薩克斯坦努爾饒爾口岸,完成交接驗收后,乘坐跨國大巴返回。
新疆和8國接壤,漫長的5700多公里陸地邊界線上,有16個陸路口岸,霍爾果斯只是其中之一。去年,新疆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351.1億元,增長21.8%,增速全國第三。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9月8日至13日,中宣部會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集中采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隨團走進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和巴克圖等3個口岸,親身體會往日的西北邊陲如何一躍成為開放前沿。
霍爾果斯:
新“駝隊”9個月擺渡10萬輛商品車

霍爾果斯公路口岸,等待通關的車隊排成長龍。(受訪單位供圖)
采訪團抵達霍爾果斯,是在夜里。小城燈火璀璨,高樓、酒店林立,與想象中的邊關完全不同。
次日,在霍爾果斯公路口岸,采訪團看到壯觀的一幕:等候出關的國產汽車,排成一條條長龍,龍頭是口岸,龍尾遠得都看不見。
“霍爾果斯”一詞,在蒙古語里的意思是“駝隊經過的地方”,在哈薩克語里的意思是“積累財富的地方”。古代,內地的茶葉和絲綢被運到這里,中轉銷往西方。如今,絲和茶換成了汽車,“擺渡人”就是新的“駝隊”。
今年37歲的王瑞原先開貨車,2021年開始接觸這個行當,去年成為一名全職“擺渡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簽證互免,讓“擺渡人”不用為出入境手續操心;海關流程不斷優化、通關越來越快,讓大家的工作更加簡單,“提前預約,到了口岸,都不用下車,掃一下就過關。”
相比傳統的籠車運輸,“擺渡人”自駕出口更靈活、經濟。王瑞剛入行時,霍爾果斯只有大約700名“擺渡人”,現在,達到近5000人。據霍爾果斯邊檢站統計,今年前9個月,“擺渡人”在這個口岸運輸出境的商品車已達10萬輛。
另一邊,據哈薩克斯坦汽車聯盟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國十大暢銷汽車品牌中,6個是中國品牌。
汽車只是一個縮影。隨著中國和中亞、歐洲的經貿合作日益深化,今年前7個月,霍爾果斯口岸進出口貨物量達2638.3萬噸,同比增長2.9%,其中,公路口岸增長36.2%。“從以食品、百貨為主,拓展到工程機電、新能源車等高新技術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附加值不斷提升。”霍爾果斯海關副關長李降說。
阿拉山口:
過貨通道吸引800余家企業落地

采訪團參觀金沙河面業產品展示廳。(通訊員喻捷攝)
從霍爾果斯東行270公里,就到了阿拉山口。這是目前新疆通行中歐(中亞)班列最多的兩個口岸,功能有所區分:霍爾果斯開行的班列更多去往中亞,阿拉山口的則更多往來歐洲。
然而,對于阿拉山口來說,這些貨物只是“匆匆過客”,對本地經濟的帶動有限。怎樣把“通道經濟”變成“落地經濟”?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成為一個有力的抓手。
這是新疆第一個綜合保稅區,2011年由國務院批準設立,2014年封關運行。“一手抓通關效率,大幅縮短企業產品出口中亞、歐洲的運輸時間,增強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一手抓貿易帶動落地加工,初步形成有色金屬加工、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裝備制造和現代商貿物流五大優勢產業。”相關負責人說。
金沙河面業是一個生動案例。該公司主要生產原料是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小麥,2018年落戶阿拉山口綜保區后,迅速形成“原料進口-加工-出口”高效運作模式,年產值超25億元。“這里緊鄰哈薩克斯坦糧食主產區,物流運輸便捷,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關稅配額限制免除政策。”總經理溫路介紹,企業目前擁有8條生產線,滿負荷狀態下日產掛面400噸,去年,綜保區開通一條散糧換裝線,進口小麥通過散糧專列直抵企業筒倉,糧食流通效率再度提高。
目前,阿拉山口綜保區已吸引入駐企業465家,202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6.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99億元,同比增長193.1%。以綜保區為龍頭,阿拉山口口岸吸引800多家外貿企業落戶,進口糧食加工、木材加工、出口裝備制造、醫用材料和跨境電商等產業集群初步成形。
昔日“過路即走”的貨物,正越來越多地“留下來”增值。
巴克圖:
在“口袋底”期待逆襲

三一重工在塔城設立風機葉片生產基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文輝攝)
再往北行500公里,到達塔城地區,巴克圖口岸就在這里。
相比霍爾果斯和阿拉山口,巴克圖口岸的過貨量、貿易額還有很大差距。不過,在塔城地委委員、行署常務副專員薛桂強看來,這里潛力巨大。他向采訪團展示了口岸沙盤,大部分已被工業園區、城區覆蓋,唯右上角一條鐵路沒有被點亮,“那是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長272公里,連接巴克圖和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2027年修通后,塔城將迎來騰飛。”
目前,橫跨亞歐大陸的大通道有兩條:一條起自海參崴,經西伯利亞,到歐洲,終點是阿姆斯特丹;第二條的起點是連云港,一路西行,從霍爾果斯和阿拉山口出境,經中亞去往歐洲。
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修通后,將打通第三條亞歐大陸橋:起點在秦皇島,經京津冀,從巴克圖出境,終點也是阿姆斯特丹。比起前兩條大通道,縮短運距約3000公里、1000公里。
2020年12月,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獲國務院批復,成為全國第九個、也是西北地區第一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截至今年8月,試驗區累計完成投資98.06億元,基建完成率超90%。
已有企業提前布局。三一重工在塔城設立風機生產基地,去年生產葉片358只,產值10億元,包括18套54只葉片出口哈薩克斯坦,價值4320萬元。“一片風機葉片長121米、重40噸,從湖南運到新疆,運費60萬元。把生產放在這里,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物流成本。”工程師趙旭升說。
塔城位于新疆的最西北角,曾被稱為“口袋底”,因為走到這里就到頭了。如今,從這里“向西看”,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口袋底”就變成開放的最前沿,前景無限廣闊。
塔城如此,新疆亦如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